来源: 2018-05-18 14:41:53
B、指导朗读。
2、为什么必须要保持平衡?
出示句子: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泛滥成灾。
(1)理解“泛滥成灾”。
(2)联系表格和课文内容,用“()在()泛滥成灾,就是因为人们只想到(),没想到()”说话。
(3)可见,即使是有益的动物,如果无限制地(大量繁殖),也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因此,我们要努力(维持生态平衡)。
(4)那如果螃蟹、蟾蜍数量太少了或灭绝了,又会有怎样的后果?
3、举例说明一种动物(有益或有害)太多或太少,甚至灭绝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作1、2、3题。
2、谈谈收获:了解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会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是怎样的?
填空:读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一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二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
二、琢磨文章词句。
1、自由读课文,体会,圈出重点词句。2、反馈交流:
(1)不计其数的螃蟹,在26000公顷的稻田上咬稻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损失?
A、“不计其数”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螃蟹泛滥成灾。)
B、用“重大”修饰损失,说明什么?
C、指导朗读。
(2)农田里,草丛中到处都是蟾蜍,它们分泌的毒汁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对澳大利亚的动物世界造成了威胁。
A、“到处”写出了什么?(蟾蜍泛滥成灾)
B、“受到毒害”与“造成了威胁”互换可以吗?为什么?
(因为蟾蜍在农田里、草丛里活动,家畜也常在这些地方活动,有直接影响,所以文中说“受到毒害”;别的动物不生活在农田里、草丛里,所以文中说“造成了威胁”。二者在程度上有差别,课文作了准确的区别。)
C、指导朗读。
(3)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4)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疾病等,这使得动物的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一旦失去某一种制约因素,动物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泛滥成灾。……
三、再理思路,概括段意。
(1)(2)║(3)(4)║(5)║
1、味道鲜美的螃蟹会造成灾害。
2、庄稼的卫士蟾蜍也会造成灾害。
3、分析上述造成灾害的原因,说明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完成课作第5题。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五、课外拓展延伸。
1、阅读《蛇与庄稼》
(1)自读,绘制食物链图,说说相互之间的制约作用。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说说文中那些词用得准确生动。
2、课外收集一份有益动物成为有害,或有害动物为人类造福的材料,在班上交流。
3、以《假如青蛙被我们吃光了》或自由选题,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短文。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