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5-25 15:47:17
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1科学,生活的朋友
教学目标:
寻找生活中的科学,提出相应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对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和修正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做一个有心人,到生活中去,认真观察和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的踪迹。科学就蕴藏在这些问题中间,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奥秘吗?请提出更多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以小组讨论。
2.整理与交流(问题大比拼)
把自己的问题归归类,再交流。
先把科学问题与其他问题区分开来。
把科学问题分成几大类。在每一类问题中都选出个自己认为更好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3.评选出最佳问题。如“最有深度的问题”、“最具研究价值的问题”等。
2科学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比较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认识到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过程:
1.图片对比分析
(1)看书上70页的图,说出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
2.思考: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3.调查
科学还在哪些方面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呢?请做一个调查。
妙妙问:以前家民伯伯是怎样耕地的呢?
以书上为例提出问题。
4.采访
(1)科学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采访周围的大人们,了解一下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分五小组,组成负责,确定采访对象给组员分工。
(3)整理采访记录。
(4)交流。
5.制作科普展板
(1)把自己在调查和采访中遇到的感受最深的内容,用图画或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制作科普展板。
(2)在班级展览。
3展望美好的未来
教学目标:
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心中的未来。
教学过程:
说说议议
1、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2、生自由发言。
想像画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将解决更多的科学难题,请发挥想像力,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心中的未来。
2、学生绘画。
3、教师巡视辅导。
三、指名读科学自助餐《未来的衣服》。
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教学目标:
了解从古到今科学家的事迹,制作“因果关系卡片”。利用“因果关系竞答”教学法,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观察现象与提出问题的逻辑联系,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从周围世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教学准备:
利用扑克制作“因果关系卡片”。每张卡片的大小象扑克牌一样即可,分别为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本单元的因果关系卡一套共33张,其中包括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各11张,对应教材中出现的11个小故事。将教材图片复印后裁开,或书写在纸条上,分成三种内容
贴在扑克上即可。
第1课时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教学过程:
1.激思引趣,引入活动。阅读教材上大科学家和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成功探究的案例。
2.因果关系卡排序。
同学们,我们经常玩扑克。课前我们已经利用扑克制作了“因果关系卡”。这节课我们对扑克卡片排序。所有的现象卡和问题卡的内容,教材上都已经有了,结果卡的内容依次为:
A、鲁班发明了锯。
B、伽利略提出了物理学上著名的“钟摆定律”。
C、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与体积的关系。
D、牛顿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E、富兰克林发明了游泳加速器。
F、琴纳发明了治疗天花的方法——种牛痘。
G、王永民发明了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
H、林恒韬同学发明了充气雨衣,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I、步骄同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她的科学小论文《门前的小树为什么死了》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J、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美国明尼苏达洲的学生们开始了调查活动,他们的发现和调查数据推动了科学家对畸形青蛙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K、陈凡同学发明了抓鱼手套,获得了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
学生按照顺序读书上的故事。
第2课时我也能当科学家
教学过程:
1.因果关系卡竞猜
指名读游戏规则,然后将全班分为4—6组。
a、将混合好的卡片,均分给各组;
b、各组阅读、讨论卡片内容,然后各持卡准备回答;
c、各组依次宣读本组“现象卡”。每宣读一张“现象卡”,其它各组成员(有时是本组成员)应立即找出相应“问题卡”及“结果卡”并宣读(注意,通常每一现象卡含有2—3张相同“问题卡”、和“结果卡”。
d、待各组“现象卡”宣读完毕后,按照其每个现象的因果关系重新分组,各组重新宣读本套“问题卡”、“结果卡”。讨论它们的因果关系。
e、计分方法.各组起始分100分,进行抢答,答对加20分,若不能正确地找到相应的“结果卡”、“原因卡”及“实例卡”应倒扣10分。抢答结束,统计各组的各分,对该次活动的优胜者给予奖励。
2.回顾与反思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令自己骄傲的“观察与提问”的经历是什么?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3.作业
填写书上85页的内容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