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5-29 14:27:21
整理了关于2018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物质的变化”一大章中的一节内容。它是承接前两节课有关研究化学变化而来的。同时,启迪了后面几节化学变化的内容,也为今后中学生物、化学两学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因为教材的这一大章都是在带领学生研究化学变化,所以应该让学生把认识这个反应的颜色变化作为本课重点。
难点: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去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因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能只重视理论,而轻视能力,所以我把学生的动手实验定为本课必须攻破的难点。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进而能去鉴别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分析推理和动手实践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奥妙的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说教学准备
老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些米饭、一些淀粉、一小瓶碘酒、一支滴管,以及学生自己带来几种常见的蔬菜和少量水果。
三、说教法
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去读、去思、去练。
这节课,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去探索无限的未知世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对没有兴趣的事物,不会积极去感知,而且化学概念刚接触不久,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借助感知材料,比如实物米饭、淀粉和碘酒,并布置学生从家里带来常见的蔬菜和水果,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让实验演示法,分组实验法和发现比较法贯穿课堂,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直接易懂、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这节课的主线是:先思考并体会“会变味的米饭”,再观察演示实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然后动手实践“寻找淀粉的踪迹”,最后课外小发明:“制作神秘的信件”。
这是一节在实验室里教授的新课。我让学生分组坐好。给每组学生都发放一小袋米饭,让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蔬菜和水果放在实验桌上。在授课前,我强调实验室里的安全纪律,就是实验室里的一切仪器、药品,在没有老师允许的时候不得触摸、闻味道,更不许品尝,就连带进来的做实验用的食物也不能吃。
四、说教学过程
鉴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滋长的。我在新课前让学生回忆前两节科学课的知识:有些物质变化只改变了自己的形态、大小,另外有些物质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样安排就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又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