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母婴时讯 2018-06-02 16:25:24
微量元素,查还是不查?
很多妈妈都有带宝宝检查微量元素的经历,面对小小单子上的数据,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微量元素检查结果到底意味着什么?检查结果不合格该怎么办?别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都有什么?
人体是由几十种元素组成的,根据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和人体对它们的需要量,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有铁、锌、铜、钴、铬、碘、氟、钒等。这些元素虽然含量甚少,却是身体健康所必需的,对宝宝的发育及许多脏器的生理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量元素检测的3种方法
无论是在社区保健中心还是在儿童医院,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有3种。
● 查头发。它的结果表明宝宝在检查前一个月之中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但由于头发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只能反映近期一个阶段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不能很好地反映宝宝体内的微量元素状况。
● 查指血。它的检查结果只表明宝宝在取血当时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这种方法也不是十分准确,因为取手指末端血检测,必然会有身体内的组织液与血液混合,会影响检查结果。
● 查静脉血。它的检查结果表明宝宝在取血当时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取静脉血做血常规检查,结果相对准确一些。
微量元素检查做不做因人而异
微量元素检查的作用,是帮助医生和父母了解宝宝在某一段时期,体内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以便对宝宝的健康做出正确的判断。
●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
● 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
● 对大一点儿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所以说,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查不是医生下达的“圣旨”——必须做,而是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建议父母给宝宝做。
检测结果只是一个参考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微量元素检查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判断宝宝是否有健康问题,还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症状。一般而言,缺铁的宝宝多表现乏力、多动、食欲差、伤口易感染。缺锌则表现为易出现口腔溃疡、挑食、生长发育迟缓。睡眠质量差、夜惊、枕秃,则是缺的表现。
特别提醒 不要盲目给宝宝服用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缺乏微量元素,就擅自给宝宝服用微量元素保健品,想要防患于未然,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所有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盲目给宝宝服用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机体可能不吸收,还容易出现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互抵抗问题,如钙和锌含量过高,会影响铁的吸收率,铁也会降低锌的吸收率。如果怀疑宝宝有微量元素缺乏症或营养不良,应及时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并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别动不动就在家给宝宝补充各类保健品。
在医生看来,只要正常进食,合理搭配膳食,宝宝就不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0~3岁的宝宝,按照医嘱补充维生素,按时添加辅食,应该不会缺乏微量元素。以现在的生活水平,宝宝出现某些微量元素严重缺乏、必须药物补充的情况也不多见。
即使宝宝真的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医生通常也会建议,先选择食物补充,这期间妈妈要定时和医生联系,把宝宝的症状表现告诉医生,由医生决定宝宝是否需要服用药物补充。
钙
钙:钙虽然是宏量元素,但在检测微量元素时,通常会一起检测。而宝宝是否缺钙,怎样预防缺钙,都是妈妈最关心的问题。
钙对宝宝发育有什么帮助?
它可以帮助宝宝形成强健的骨骼和牙齿。钙还会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激过程,可促进神经介质释放,传导神经冲动,维持心跳节律、镇静。
宝宝缺钙会怎么样?
宝宝会出现盗汗、夜惊、囟门晚闭、出牙和换牙延迟、牙釉质发育不良、抗龋齿能力下降。如果体内的钙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则会进一步发展为厌食、便秘、烦躁不安、肌肉抽搐等症状。
哪些宝宝容易缺钙?
●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哺乳期的妈妈应每天补充1200~1500毫克的钙,有些妈妈没有及时补充,因而造成母乳中含钙量低。另外,因为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少,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应每天补充400~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一直持续到2岁左右。
● 多汗和爱动宝宝:钙质可经由汗液和尿液流失,因此,活动量较大的宝宝和出汗较多的宝宝,需要适量补充钙质。
● 早产儿、双胞胎宝宝和低出生体重儿:这些宝宝胃肠道功能不够健全,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缺钙的现象,需要适当补充钙质。
● 长牙和换牙期的宝宝:这个阶段宝宝对钙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大,需要及时补钙。
● 生长速度较快的宝宝:这些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钙的需求量较大,需要及时加以补充。
●爱生病、吃饭少,或反复、长期腹泻的宝宝:需要适当补钙,以弥补因摄入不足或大量流失而造成的钙缺乏。
如何预防宝宝缺钙?
● 母乳宝宝——妈妈要及时补钙。母乳中的钙很容易吸收,母乳喂养其实是宝宝最好的补钙方法。但是近些年研究证明,有20%~26%的妈妈因为摄入钙不足,造成母乳中含钙量低。因此,为了保证母乳喂养效果,妈妈应适当补充钙剂,多吃含钙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
●喝配方奶的宝宝——配方奶能满足宝宝的钙需求量。一般而言,6个月以前的婴儿,每日需要300毫克的钙,6个月以后的婴儿,每日需要400毫克的钙,而在配方奶里,每800毫克的奶粉已经有600毫克的钙含量,这已经足够满足一个正常婴儿每日的钙需求量。
● 辅食宝宝——首选适龄的配方食品。刚添加辅食的宝宝,主要的食物除了奶,还可以吃些强化钙的婴儿米粉。这样从婴儿米粉和奶中,孩子应该能得到足够的钙了。再大一些的宝宝,饮食中除了加入含钙高的海产品,还不要忘了加入蔬菜和豆制品,这样孩子在补钙的同时才能做到营养均衡。
● 补钙同时要补维生素D。如果宝宝每天不能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吃再多的钙,也没法被身体吸收,因此补钙要同时补维生素D。宝宝每天需要摄入400~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由于我们身体自身不能产生维生素D,所以需要直接从食物中获取,或通过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身体合成。
食补资料库
● 含钙丰富的食物:牛奶、酸奶、奶酪、虾皮、芝麻、小油菜、荠菜、芹菜叶、萝卜叶、莴苣叶、杏仁、瓜子、核桃仁、柑橘、马铃薯等。
● 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沙丁鱼、小虾、鳕鱼、鲱鱼、动物肝脏、牛奶、蛋黄等,另外还要多晒太阳。
铁
铁:铁是人体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缺少铁,宝宝就会患缺铁性贫血等各类疾病。因此,补充充足的铁,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础。
铁对宝宝发育有什么帮助?
铁元素,是一种电子传递金属,参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构成。另外,还是构成肌红蛋白、细胞色素C和多种酶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铁与氧结合的能力很强,并借此将氧输送至人体的每一个细胞,完成能量代谢。可以说,没有铁,我们的身体就无法正常工作。
宝宝缺铁会怎么样?
当宝宝体内铁储存不足,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就可能发生贫血,以出生6个月至3岁的宝宝发病率最高。贫血会使血液带氧能力降低,对孩子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功能,以及体格发育和智力都有很大的影响。长期贫血的宝宝,食欲不好、消化不良,个子矮、体力差,智力下降,情绪也不稳定。
哪些宝宝容易缺铁?
● 4个月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宝宝4个月后,从母体中得到的铁会逐渐消耗殆尽,母乳中的铁虽然容易吸收,但含量较低。
● 妈妈孕期缺铁性贫血或早产的宝宝:妈妈在孕期铁的摄入量不够,或宝宝早产,都会导致宝宝在出生后身体内铁储备不足。
● 生长速度较快的宝宝:宝宝生长发育速度快,对铁的需要量不断增多,但未能及时补充含铁的辅食,可能导致因缺铁而贫血。
● 挑食、偏食的宝宝:父母对营养知识了解有限,宝宝膳食中缺少含铁食物,或宝宝存在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如何预防宝宝缺铁?
● 母乳宝宝——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宝宝出生时,身体里有胎儿期从母体中获得的铁元素,虽然母乳中的铁很容易被吸收,但含量却较低。所以,在4个月前,宝宝其实是一直在消耗身体里存储的铁,4个月以后,这些储备会逐渐消耗殆尽。因此,我们建议宝宝一定要在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从含铁的婴儿米粉开始,以尽快补充铁。
● 喝配方奶的宝宝——坚持饮用配方奶到1岁:配方奶粉里通常都添加了能满足宝宝需求的铁元素,所以,不需要额外添加铁剂,但要坚持饮用配方奶到宝宝2岁。
● 辅食宝宝——每日需要铁总量为12毫克:中国的饮食习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植物性食物,比如大米、面食、蔬菜等,含铁量要低于肉类等动物性食物。所以,医生建议中国宝
宝在添加辅食时,增加含铁高的肉类食物。刚开始辅食添加时,首选是含铁的婴儿米粉。对刚开始吃辅食的宝宝来说,米粉比红肉、肝等动物性含铁食物更安全,不容易吸引过敏或消化不良。而且米粉的质地很细腻,容易被宝宝消化。此外,米粉以淀粉为主,能提供宝宝成长需要的能量。选择额外添加了铁、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婴儿米粉,应该是宝宝辅食的第一选择。
● 补铁别忘补充维生素C:选择补铁食物时,除了考虑铁含量丰富,吸收率也很重要。在补铁的同时,给孩子吃一些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汁、西蓝花等,能够促进铁的吸收。在给孩子补铁时,不要同时食用含大量钙的食物,否则会影响铁的吸收。
食补资料库
● 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包括:动物肝脏、动物瘦肉、各种鱼类等。 其中,含铁最丰富的当属动物肝脏了,比如猪肝、鸡肝、鹅肝等。
● 植物性食物包括:海带、紫菜、大枣、芝麻、红豆、木耳等。
锌
锌:广告的力量是强大的,头发少、个儿不高、偏食、不爱吃饭……每个妈妈都开始怀疑宝宝缺锌了。宝宝真的缺锌吗?医生告诉你,孩子在正常饮食、没有疾病的情况下,一般不会缺锌。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