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时尚妈咪 > 爸爸手记 > 正文

为叛逆期女儿补上父爱这一课

来源:有故事的人 2018-06-07 10:56:48

说两句

  一、乖乖女突变问题女生

  夜晚十一点多,突然接到母亲在老家打来的电话:“你们快把莹莹接走吧,赶紧说个婆家嫁出去算啦!真是女大不中留,我是管不了了……”母亲说着说着就抽泣起来。我大吃一惊,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女儿莹莹才只是个上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呀,怎么跟“嫁出去”沾上边了?母亲略微平静下来之后告诉我,莹莹最近谈了好几个“男朋友”了,连草稿纸都写满了“爱”之类的词句。“女大不中留”,母亲再次叹气。

  我震惊而又生气,恨不能立刻逮着孩子问个究竟。在此之前,莹莹一直是个非常安静乖巧的孩子,从不惹任何麻烦,对于我和她妈妈的话也是言听计从,成绩也很优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打消了接她来省城读书的念头。毕竟,我和妻子都是从农村考出来的苦学生,我们深知吃苦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而大都市里孩子们多数家庭富裕,家长几乎有求必应,我怕莹莹过早沾染上爱攀比的毛病。

  再说,我和妻子的工作性质特殊,都经常出差,根本不可能每天按时接送孩子,还不如放在山明水秀的老家过得滋润。总之,出于种种原因,莹莹从断奶开始,就过着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生活。我的母亲只认得简单一些字,思想传统保守,我两个妹妹在她的管教下都勤劳善良,无论家里还是单位,都是能干的角色。因此我相信,让女儿跟奶奶成长肯定错不了,谁知道孩子升入初中居然出了这样的事。妻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回老家去女儿学校看看怎么回事,简直十万火急。

  次日,我给莹莹的班主任打电话核实孩子的情况,谁知她反馈的信息更令我崩溃。她说莹莹进入初中之后,不仅上课走神、睡觉,还和三四个高年级的男生有过密来往,她课本里曾经夹着好几张不同男生的照片,背面抄写、篡改着一些不符合年龄的情诗,比如“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十四为君妇”等等。据班主任调查得知,那几个男生,都是屡教不改的学渣。

  妻子急得哭了起来:“我们好好的女儿怎么就成了这样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坏孩子”的影响、新环境的不适应,并未意识到真正的原因。班主任还提到了“叛逆期”这个令家长闻之色变的词眼,假如女儿真到了叛逆期,我们又该从何处下手去纠正她走弯路呢?

  二、女儿想要“很多的爱”

  几天后我们回到老家,先悄悄检查了女儿的房间。发现她的枕头底下藏有口红和眼影。在很隐秘的床垫夹层里,还塞着一个带锁的日记本。妻子迫不及待要撬锁,我制止了她:“还是让孩子自己说吧,尊重她。”其实我心里也很想知道女儿日记里到底写了什么,也许所有的“答案”就藏在这本日记里。但我又考虑到投鼠忌器,假如女儿回来发现我们撬过她的日记,她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那又怎么能将心里的秘密告诉我们呢?和妻子商量之后,我们决定先不提她“早恋”的事,以免引起她的警觉和敌对。可是,我们的假期有限,迟迟不解决这件事,要拖到什么时候?一筹莫展中我们也突然意识到:我们其实不够了解女儿,她长这么大了,我们居然想不到一个合理的方式和她谈心。我和妻子达成一致:无论如何,一定要忍住斥责孩子的冲动,耐心倾听。

  但接下来和莹莹的交谈还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我这个做项目工程师的父亲乱了方寸。女儿没有胆怯和愧疚,而是非常镇定、坚决地和我们摊了牌:“我辜负了你们,我同时爱上两个高年级男生,我知道我这样做对不起你们,但我不想撒谎。”我第一反应就是想扇她。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父母绝对权威,只要孩子犯错,轻者罚跪、罚劳动、罚挨饿,重者拳打脚踢,我的兄弟妹妹也因此养成了保守的习惯,从来没有早恋、婚前同居的行为,我们算得上名副其实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何况莹莹才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并且同时“爱上”两个男孩!但我也认识到,莹莹这一代孩子独自子女多,从小娇惯,越打越叛逆,弄不好就会离家出走。妻子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都努力平静下来。妻子故作轻松地说:“小孩子净瞎胡闹,还玩过家家呢?”

  当天恰好是周五,晚上,妻子和女儿睡在一起,她压制着内心的焦虑、怄火和担忧,假装开玩笑地问女儿:“那个男生有什么好啊跟妈妈说说,我给你参考参考。”女儿的话再次刺痛我们的心。女儿告诉她妈妈,其中一个个男生给她打饭、打水,给她买公仔、零食;另一个会唱歌给她听,会耐心地倾听她的心思……她说,现实中从来没人对她这么好,和他们在一起“真的好温暖”……她们聊到深夜的时候,我走进去给女儿掖了掖被角,而这个举动居然把女儿吓了一跳,以为我要打她。这让我百思不解。

  三、女儿潜意识里的渴望

  莹莹去上学后,我又问了我妈一些情况。如莹莹所言,虽然我们经常给她们汇款回来,但钱都被老太太存了起来,说将来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她所遵循的思想还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娇养无孝子”,那些“富养女儿”的说法她统统不信。在农村孩子生活条件也普遍好起来的前提下,我妈甚至还给莹莹穿过两件拼接的衣服,以致于女儿一直被初中的同学们当做“穷孩子”。当她一次次被人嘲笑,当她穿着拼接的裤子不愿意上体育课,那些“穷且益坚”的大道理根本不能抵制她的自卑和羞涩。尤其周末,很多同学的爸妈会开着车去接孩子,只有莹莹,从入学当天就是自己骑自行车三十里路去报的到;她的女同学越来越多穿起了名牌鞋子、毛衣,那些幸福的“小公主”更让女儿觉得她像是被父母遗弃的孤儿。

  我陷入了沉思,按说,穷养子女并不完全是错的,但是,我的母亲显然没把握好“穷养”的度,让女儿和普通孩子明显不同,显然不妥。

  在学习方面,由于莹莹在农村上幼儿园晚,在母亲的主张下从没报过任何课外班。到了初中,她的英语和数学很快和同学拉开了距离,期中考试她的数学才考了五十多分。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责问让莹莹愈发孤僻自卑。那些对她“特别好”的男孩子这时候就成了“雪中送炭”。

  难道女儿所有问题的根源只因为“穷”和“留守”?但学校里其他穷孩子和父母打工在外的还是有一部分的,里面也不乏优秀生。

  就这个现象,我去请教了他们学校的教导处主任,并且我们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沟通。结果,主任的几个问题立即让我瞠目结舌。“你给女儿辅导过几次作业?”“女儿经常跟你撒娇吗?”“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你爱她?”说实话,一样都没有。我和妻子都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父亲的形象就是不苟言笑,说话掷地有声。父亲的爱也从来不会口头表达,那些“爸爸爱你”之类的语言在我们看来都是影视中或者城里的娇惯小孩才有的。因为我们小时候从来不用大人辅导作业,所以我觉得女儿也不需要。至于女儿跟爸爸撒娇这样的行为,在农村也很少,顶多就是生病时让父亲背着去医院,其他时候,抱抱亲亲的举动绝无仅有。更甚的说法“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这种话在农村简直就是污言秽语。

  但是现实中时代在发展,农村越来越城市化,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我和妻子打拼的城市,每天都能听到“宝贝”“宝宝”之类的称呼,而孩子又是如此容易被身边的环境影响。当别的女儿都是“宝贝”被父亲捧哄的时候,我的女儿只是一个旁观的小孩,如此也就不难想象,那些男生的出现有多么“高大光辉”了。可是莹莹才刚满13岁,就对男生如此敏感,到底是早熟还是不成熟?

  教导主任指出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职”。他说,众所周知,美国和新西兰心理专家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父女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女孩青春期发育,要么促使女孩正常或提前到达青春期,要么延迟女孩跨入青春期的门槛。没有父亲的女孩或受到父亲辱骂的女孩其青春期发育较早,而父女关系较好的女孩青春期发育较迟。这表明父亲在生活中对女儿关心程度的高低和情感投入的多少,不仅影响到女儿的生理发育,还会影响到女儿的心理发育!

  我一直以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血缘关系的维护,亲情乃天性,自然从生命中会亲近,用不着过多的语言表达,然看来我是错的。由于女儿父爱的缺失,对她进行了不仅物质,更是精神上的“穷养”,而这种穷养直接将她养成了传说中那种“一块糖就能骗走”的女孩。

  四、父亲是女儿的挡风墙

  我和妻子翻阅了一些之前较少阅读的家教文字,好似给我们也上了怎样做合格父母的一堂课。我们总结出“拯救”女儿的办法:只有给莹莹补足亏欠她的来自父亲的关爱,才能让她对异性同学的好奇及依赖少一些。

  鉴于女儿已经习惯了老家的生活,我们没有急着让她转学。我办理了长假半年的手续,专门留在老家陪她。虽然这会给收入带来很大影响,但我和妻子觉得已经错了一次——童年时期没能陪伴在女儿身边,决不能再错一次。

  那半年里,我每周五都开车去接女儿,周日傍晚送回学校并买一些她爱吃的食品。抓住周末两天,给她讲解学习中遇到的任何困惑。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是,当女儿在我的辅导下终于搞明白了一道代数题时,她脱口而出“我再也不用害怕上数学课了!”听得我心疼,之前我不在身边,她回家遇到难题谁给她讲呢?还有一次我带她去郊外爬山,下山的时候,因为陡峭,莹莹有些发抖,我半蹲下身子说:“来,女儿,爸爸背你!”说实话,能做到如此与女儿亲昵,我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在脑海里不知道“预演”了多少次。

  我也要让自己转变为一个会和孩子亲近的“现代爸爸”,只为了让女儿知道:那些“臭小子”能给你的,爸爸会给的更多!那些男同学的友好和“套近乎”只不过是正常的社交举止,并非是爱的信号。

  所幸,13岁的孩子还是和雪一样,可以塑造成多样的“小雪人”。对于青春期的“风暴”,就像中医讲所的那样,“缺什么,补什么”,潜藏在女儿心灵深处父爱的缺位渐渐被弥合后,我欣慰地发现,女儿与外人、生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自然、阳光。

  当代教育家尹建莉老师在她的著作中曾说:自己不亲自带孩子、陪孩子就是渎职。著名作家池莉也曾说:“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太多的父母只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回顾我十几年来的生活,和那些“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家长一样,有千万个理由让孩子成为“寄养儿童”,其实一切都在以自己为中心。“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养孩子也是一样,再好的地方再好的人,也无法取代父母的陪伴和教养。

  半年后,我们将女儿转学到工作的城市,妻子为了照顾她,换了一份收入虽少但上下班相对规律的工作。如今她读初三,类似“早恋”的“非正常交往”,我们没有再发现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