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叶子少儿美术网 2018-06-09 14:37:18
儿童美术教育是当下美术教育的一个热点,它关系着万千家庭,关系着孩子的成长与未来,关系着人类文化的继承与启新,也关系着与其相关的社会各色人和社会机构的利益。(当然,这其中最本质、最核心的着眼点是孩子们的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
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儿童美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呢?
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美术。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与建筑。儿童美术教育是开发儿童智力及潜能,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表现能力,培养儿童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儿童美术教育是通往逻辑认识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它与艺术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需求,是作为个体完整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种完整的、科学的、能够适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家长意识,都存在着诸多弊病或误区。
譬如学习美术目的的认识误区: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有许多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就是让孩子画画,就是让孩子能多掌握一门技能,以便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不落后于他人,或长大后让孩子成名成家。(这其中有盲目跟风的因素,有虚荣心的驱使,更有家长不切实情的目标设定)
譬如学习内容选择上的误区:有许多家长把孩子早早地送到“素描班”、“动漫班”、“国画班”等,不加甄别和考究,貌似孩子掌握了某些绘画技能技巧就是在“学美术”。
再譬如评价的误区:“你画得太像了!”(赞美)“瞧,画得乱七八糟!你以为你是毕加索啊?!”(嘲讽)“你画了个啥?!”“又在制造视觉垃圾!”(斥责)这种以成人固有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孩子作品的方式,殊不知对孩子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也正是在儿童这个阶段,我们也听到了孩子沮丧、无奈的心声:“我不会画了”,“我不爱画了!”甚至说“我讨厌画画”!无怪乎这其中有儿童个体天赋差异的内因,也有随着年龄增长,学业负担加重,兴趣转移的外因,但更多的困扰来自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多是教与学中的出现了问题。
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综合性、多元化学习的特征,儿童有其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像与审美情感体验。做为教师抑或家长,我们要善于去反思,去悟,并能在这深入的悟中去明确我们的认识:
一、儿童美术不能简单地曲解为一种技法技巧的掌握,它是一种有益儿童身心的思维活动。
技法固然重要,但它也仅仅是孩子们表现周围世界,表达内心情感,达成美术教育目标的手段。而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千世界,培养孩子善于想像创造,敢于用自己的方式恣意表达切身感受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们如若对身边的事物缺乏敏锐的感知,只埋头单纯的技法学习,那就本未倒置,收不到美术教育的效果。
二、儿童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多关注美术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契合点,关注儿童对生活和艺术的真切感受,关注儿童个性化的表现与创造。不宜让孩子过早地进行素描、动漫等“专业”的学习,更不宜让孩子过多地去临摹“简笔画”。
因为过早地进行“专业”学习,违背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而成人化、概念化的书册则会影响儿童主动感知事物的积极性,影响独立创造的精神品质,容易形成思维隋性。要知道,原创才是儿童绘画的本质和生命,儿童原创绘画所释放的是想象的直接、形式的自由和心灵的单纯啊!
三、艺术是生命的需要,是情感的寄托,是一种无疆的精神生活。
艺术的表达是多元的,艺术创造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统一要不得!所以,儿童作品也就不宜用“像不像”或其它不适宜的语言去评价。画得像不等于画得美,画得细不等于画得精,画得成熟不等于画得有个性,画得规矩干净不等于画得生动有趣。这就要求大人们在评价孩子们的作品时,多一点“心眼儿”,语言以鼓励肯定为主,要重活动过程,重健康情感的培养,因为,儿童原创作品的评判莫过于他们充满寓意和情感至真至纯的流露了。
四、关于在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家长的身份认同。
美术教师应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丰富者;儿童美术教育的合作者,引导者;也应是儿童成长学习的心理研究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率真朴素的自然特征为前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多做思考,多以探究。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