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艺术培养 > 正文

少儿声乐教学与唱歌学习 (2)

来源:唐山星海琴行 2018-06-14 16:44:14

说两句


  (七)巩固性原则

  巩固已学过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是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唱歌课更是如此,不是仅凭理解记住就够了,它的很多内容是对人体器官的运动训练,使之训练到位并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不通过反复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的。

  唱歌课的巩固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能荒疏。二是对歌唱状态(发声、气息)的稳定,不能懈怠。同样地贯彻巩固性原则也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

  1、对于知识的巩固。

  (1)理解是巩固记忆的前提。为了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记忆下来,教师应当把每一堂课组织得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真正把学生教懂。

  (2)练习是巩固的最重要的手段。讲授和练习法也是为唱歌课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3)经常复习是巩固的保证。学会的新歌或讲授的新知识,应当在以后的课堂中不段地复习和巩固,防止遗忘。要重视每一节课开始时的复习检查环节,教师可通过集体复习或个别检查等形式,巩固前一课所学的歌曲和音乐知识等。在讲授新课时注意联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4)知识的系统化是巩固的最好帮助。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串起来,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在完成一个教学周期后都应当归纳总结一下该周期内所教的知识和技能。在每一节课结束前,应对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训练进行小结,及时予以巩固。

  2、歌唱技能的巩固。

  要靠经常不断地进行训练,所谓 “三日不唱口生,三日不摸手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八)因材施教原则

  事实上,每个人的音乐天赋是不一样的。加上后天的影响,环境的差异,使学生之间的音乐水平及兴趣差异悬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安排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当是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是学生可以接受的;二是教学应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机械划一,平均对待也是错误的。

  彻因材施教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声音特点、音乐基础以及兴趣特长等。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安排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的内容分配与教学要求。此外,还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普遍教学和重点培养的关系。总之,因材施教原则,是要我们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并能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并通过教育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彰显,使他们的弱项得以弥补。使他们更容易地成材、更轻松地成材。

  二、特殊原则

  (一)嗓音保护原则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嗓子都很稚嫩,特别是中学阶段多数学生都处于变声期,嗓音难听,音域变窄,唱歌时爱喊唱,这样容易坏嗓子。所以,珍惜嗓子、保护嗓子是中学唱歌教学过程必须坚持的原则。

  保护嗓音,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情况选择音域适合的歌曲,以避免学生不当用嗓或过度用嗓;二是一旦发现学生的嗓子不舒服、有毛病,一定让其休息。所谓的“带病坚持”,“带伤坚持”是万万不可取的。

  保护嗓音的意义还在于保护学生唱歌的积极性。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嗓子,一旦造成损害,虽不是长久的生活上的损害,但对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却可能是长久的损害,这是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

  (二)愉悦原则

  音乐作为人类重要的精神食粮,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是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保护学生的良好心境。让学生陶醉于所学的歌曲之中,以愉悦的心情去唱好歌,是唱歌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

  唱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一种乐于参与的娱乐活动。如果我们把唱歌课上得大家都没有了一个好心情,唱歌学习似乎就会变成一种“任务”,既然是“任务”,学习起来就存在被动性,就有可能应付,效率自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让唱歌学习失去其意义,使我们的唱歌教学迷失方向。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唱歌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如果学习有乐,必然会乐于学习。学习有乐,这是唱歌教学的优势所在,这也就是所谓“乐(音乐)即乐(快乐)”的道理。音乐导师有责任让这一优势发扬光大。

  (三)参与原则

  参与原则就是要在唱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歌唱的活动中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审美体验。

  “参与性”本身也是唱歌课的特征之一,可以说,没有学生参与就没有唱歌课,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提高参与的质量,怎样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因此,贯彻参与性原则,首先是要让学生对唱歌课的内容真正感兴趣。第二,难度要适中,不能太容易,否则学生会觉得缺乏挑战性;但又不能太难,否则学生又没有成就感;三是设置足够的兴奋点,使学生自始自终保持高昂的兴致。

  上述教学原则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唱歌教学的方法

  视唱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演唱实践活动中学习。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符号,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也无法传承音乐文化,更无法进行交流和传播。因此,学生识读乐谱,是掌握音乐学习、传播、传承、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是必要的。也正因为如此,《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并提出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具体要求。但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常常看到一部分教师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把视唱教学置于唱歌教学的中心地位。唱歌课一开始就把歌曲当中的节奏,旋律难点片断挑选出来,重点反复练习,这些片段脱离了作品的旋律、情感,既无情感、又无美感,极大的破坏了音乐作品的完整性,艺术性,也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味同嚼蜡,哈欠连天。还有一部分教师,懂得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回避直接视唱练习,煞费苦心,拐弯抹角,“枝子花、茉莉花”一大堆,就是不敢让学生唱谱,这种教法又会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学生不用费脑筋识读乐谱,玩得很高兴,但几年下来,仍不具备起码的识读乐谱能力。以上两种教法和观念前者要求高,后者要求过低,都不能达到《标准》要求。这就提出了如何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度训练学生识读乐谱技能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以生动优美的歌曲为载体,以体验,感知鉴赏、审美音乐为核心;以歌唱为手段,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进行课堂唱歌教学。只有理念正确,方法得当,才能达到唱歌教学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是用视唱法还是听唱法来学习一首歌曲,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而定。现代音乐教育心理学认为,识谱过程,首先得理解五条线、间、谱号、音的长短、高低,唱名、休止符的意义等等,其次还得在保持音乐速度的同时,神经系统和肌肉高度配合,把这一切音乐符号在一舜间用嗓子唱出来,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因此,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宜采用听唱教学法。

  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的逐步发展,教学方法日益丰富。熟悉、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唱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