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乐学家长 作者:无敌妈妈帮 2018-06-22 11:33:11
二十多年前,奥数培训、体育特长培训等课外培训班一时间火遍了大江南北。就在几年前,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又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破土而出,把罪恶的手伸向了父母的钱包,伸向了孩子少得可怜的课余时间。
中国的父母陷入了一场集体恐慌,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疯狂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批判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那样既显得笼统而片面,也显得缺乏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事实上也是,起码说明我们已经开始注重孩子的全面教育,这是一种进步。只是,有些做法实在是有待完善,否则不仅牺牲了金钱、精力、孩子的快乐,又无法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正面作用,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
妈妈将自己的儿子外包给了培训班
一个小时候在村里一同玩泥巴长大的发小,家里觉得女孩子总归是别人家的人,读太多的书没用。才刚刚学会数数、认自己的名字,就被迫辍学回家喂猪、看护弟弟。
前几年过年回家,她已经早早嫁为人妇,孩子已经上了小学。
因为自己这一辈子吃了读书太少的亏。她决心要将这种缺憾在自己的儿子身上找回来。
我劝她说:“多读书固然是好,但是也不要这么急切,努力就好,顺其自然吧。”
“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看看你,大学毕业,去了大城市。而我呢?我的儿子以后绝对不能像我这样!”好像当年是我夺去了她读书的机会,又好像是我要抱走她的儿子不让其读书。她在说这话的时候,激动得有些失态。
然而,到底要如何教育儿子,她并没有想好。
看着和儿子大小差不多的孩子报了各种课外培训班,他也不加选择地跟着报,生怕落人之后。钢琴、舞蹈、书法、唱歌这些常规的要报,一个男孩子,她甚至给他报了插花,这在当地也算是惊世骇俗。
孩子的课余时间完全被剥夺,筋疲力尽;朋友们劝她别把孩子逼太急;自己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千难万难,她都不管。
她盘算得很明白,多学门技术,以后多条路。既然不知道学什么好,就干脆什么都试试。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她心中那黑洞一样的空虚与恐慌。
她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除了在学校,就是在培训机构,母子二人见面时,双方都已经是精疲力竭,几乎连说话的机会和力气都没有。
有人劝她:“孩子那么小,你当妈的多陪陪他吧。周末他去参加培训,你也可以去啊。”
她回答说:“那些我都不懂,去了也是耽误时间。有专门的老师教着呢。”
她就这样,把自己的希望和儿子的现在与将来,一并打包给了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现在多吃苦,以后就能成名成角”
一直致力于研究家庭美学教育戴亚楠讲过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她带着自己的儿子到广西参加一个“保护野生白头叶猴”的冬令营活动。其中有一节美术课是一位中央美院的老师讲的。他给孩子们分享了很多如何观察自然的方法,不同颜料的特点,不同画笔的用法,然后鼓励小朋友自主观察、自由创作,自己也参与其中,和孩子交流。
这在戴亚楠看来是一堂相当不错的艺术课。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青山巍峨,绿水荡漾,水牛在悠闲地吃草,鸭子在水里嬉戏,小狗在路边悠闲散步……而孩子们的作品,虽然大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笨拙,但是五花八门,童趣盎然。
但是很多家长却找到组织方表达了严重的不满。他们觉得“老师教得太少了。孩子什么都没学到。”
在他们看来,所谓学到东西,就是要老师讲清楚“简单五步,如何画一头牛。”
“观察永远是最核心的艺术创作的命门。”戴亚楠说,“艺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并不是学会画画,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儿童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的孩子太多的时候将精力倾注在了有唯一答案的考试学习中,而艺术教育刚好能够弥补这种思维的缺陷,帮助孩子学会直觉观察,锻炼发散性思维。
然而,大部分家长不以为然。在他们的眼里,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一门今后赖以生存、成名成家的技术。
一位妈妈将自己的女儿送到舞蹈培训班。舞蹈训练本来就辛苦,加上老师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又打又骂,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折磨。然而,这位妈妈却劝孩子说:“现在忍一忍,多吃点苦,将来就能成名成角。”
很多孩子学会了画画,能够很熟练地“五步画一头牛”,惟妙惟肖,却并不懂得欣赏真正的美学。
大部分家长并不在意这个。 “将来成名成角”,这才是大部分家长送孩子去参加艺术教育的初衷,也是唯一目的。
“我那么辛苦练琴,考级,就是为了以后可以不再弹琴”
大学一同学,同班四年,都不知道她会弹钢琴。直到大学毕业,全班在一个农家乐聚会,她即兴一曲,惊艳四座。
据她所说,在她小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表现出了在弹琴方面的过人天赋。这让她的母亲十分兴奋,寻名师,找名校,从此就和钢琴较上了劲。
幸运的是,她也很争气,一路下去,高中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了全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钢琴过级考试的十级。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