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围棋 2018-06-22 16:41:34
围棋作为高雅的脑体操运动,不仅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还能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要下好围棋,心要静,气要定。孩子在学棋后,浮躁的心归于质朴,养成了沉着冷静的性情。因此,学围棋对于提高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很有帮助。
1、训练幼儿集中注意力
下一盘棋,往往要静坐一两个小时,为驾驭一盘棋少失子,幼儿必须长时间集中精力,否则就赢不了对方,而注意力能否集中,是一个人学习、做事高效率的先决条件。
大雄聪明好动,上课时只要他听懂了就不再认真听讲,不是玩玩手指,就是晃晃椅子。但是自从学习了围棋,他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有了明显变化,有时下起棋来两小时都不休息。随着围棋的学习,他上课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逐渐延长,学习围棋使他养成了专注的好习惯,上课时也能保持专注听讲了。
2、拓宽幼儿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儿童年龄越小,注意的广度越差。下棋能训练幼儿提高注意的广度。“千古无同局”道出了围棋创新的真谛。每下一局棋,都需要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每走动一个棋子前幼儿都要看到棋子的落点,周围几步棋是否会被对方“吃”掉。当要“吃”对方的棋子时,他要注意到利害得失,当被“吃”时,他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子力。下棋时每走一步,都不仅要考虑每一个点、每一条战线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战况”,还要考虑全局,一步出错就会招来满盘皆输的后果。实践证明,学棋孩子的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强。
3.锻练幼儿的意志力
学习围棋能使幼儿意志更加坚强,面对困难更加勇敢。幼儿都爱竞争,他们都喜欢争第一。要想成功,必须脚踏实地有条不紊地学习,把想象力、控制力发挥到最佳境界。还要正确估计自己和对手,正确认识双方的力量和存在的问题。过高估计对方的实力,会使自己胆怯;低估对方会被杀得片甲不留。胆小者需要提高自信,自大者需要谨慎行事。
现在的幼儿需要经历一些失败,锻炼坚强的意志,而围棋就是一个很好的磨练器。要敢于面对成功与失败,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泰然处之,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4、在学棋中学会做人
下棋能培养孩子脚踏实地、深思熟虑、正确估计自己和对待别人的习惯,严格的棋规能帮助孩子形成落子无悔、遵守规范的棋风。为了围更多的地盘,必须要有很多棋子的配合,有时又必须要舍小取大。围棋不是一个点或一条线上的活动,而是在一个面上下棋。所以下棋者不能把每个棋子孤立起来,而是要把盘面上所有棋子联系起来思考问题,不但要考虑到单个棋子的得失,还要考虑到全局的得失。
下棋与做人同理,现在不少幼儿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都会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参与集体活动时往往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不顾全局的利害关系。幼儿在多年的围棋学习、比拼中可以悟出这个道理,懂得团结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在4周至7周岁之间天生是好动的,难以长时间坐下来去思考每一步棋的走法,甚至连坐下来没几分钟小屁股就难以坐住了,心里就想去玩其它方面的东西。这时,老师、父母不用着急,可用引导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对围棋的兴趣。
一般孩子在家看动画片时对士兵打仗的事都比较感兴趣,可叫孩子把围棋中的黑白子当作小士兵去加以爱护,手中的每一个棋子都是我们要爱护的士兵,把它放在围棋盘上,赢了就当将军了。如围棋中的“扭羊头”,老师、父母做“羊头”,小朋友去扭,如果扭到了,就是杀死了羊。如果扭不到,就是扭到了羊尾巴上了,那这头羊就变成狼了。这样一步步让孩子感觉到学围棋的乐趣和有意思,用乐趣来提高孩子对围棋的兴趣。
其次,父母应成为孩子学围棋的启蒙老师。围棋是二个人的对弈,围棋变化多端,几乎没有二盘同样的棋。围棋有的父母会下,有的父母不一定会,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没有系统地下过围棋,这时候,父母可以与孩子一同到围棋学校,父母在听的过程中理解能力要比孩子强,回来后,练习围棋中的基本定式与棋谱,让孩子感觉围棋、认识围棋、锻炼智力,去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第三点:要正确培育孩子对围棋的乐趣,找到对围棋的感悟能力。对幼儿围棋入门,讲解什么是围棋的气,围棋怎样去连接、怎样去断,做眼与破眼以及围棋对杀等等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要在实践中用有趣的笑话和有趣的故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听,以便于孩子在学围棋中掌握和理解,使孩子在学围棋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对围棋的感悟能力,认知能力。
第四点:让孩子在学围棋中找到快乐。对于孩子学围棋,不但要让孩子在快乐地学围棋,而且要孩子在学围棋中间找到下围棋的快乐。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学围棋是一种负担,这在学围棋中很重要,学棋的过程有时是枯燥无味的,长久以后,有的孩子坚持不下来,只要在下围棋中找到了快乐,孩子在围棋中才肯去思维、思考,这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要孩子在磨练中掌握。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