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园长荟 2018-07-05 16:01:35
在孩子的教育中,是“放羊”,还是“复制”?通过案例,我们来看看幼儿教育如何进一步地推进。
案例
留美教育学黄博士的儿子,三岁在国内学画国画,寄到美国的“竹子图”让美国教授惊叹。五岁赴美继续学画,后来却不愿再去学校。黄博士去学校观察后发现,美国老师的教学是“放羊式”:不讲基本的笔法、布局结构,也不画示范画让孩子临摹,而是让孩子自由地去画。
分析
黄博士发现儿子画完画总是问:“我画的像不像?”而美国的孩子则会问:“我画的好不好?”“像不像”是我们孩子习惯对老师作品进行“复制”的发问。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孩子去打破常规,创造自己独立的心灵世界。试想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反复接受这种模式的训练,创造性从何而来?
“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画画时没有规范,没有限制,虽然画的不成比例,五花八门,但孩子在心理上永远在表现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与众不同。所以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幼儿已有的经验与艺术天赋,以及同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的相互作用。
“放羊”与“复制”既是对立的面,又是相辅相成的。那如何搞好“放羊”与“复制”的关系呢?
1、转变教师的观念
幼儿园要充分发挥教师改革热情和积累有益经验,为教师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教师自己要理解新纲要,大胆实践,把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要求,转化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对幼儿的认识。
2、为幼儿创设更大、更多、更和谐的创造空间
无论什么活动,我们要在材料提供上下够功夫,充分利用和体现材料多样性的效能,以启发他们灵感的火花,避免出现“复制”现象。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多问“为什么,”少说“是不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要。
3、尊重幼儿,给幼儿于正确的指导和评价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存在个体差异,作为老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在教学时因人施教,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力差的“复制”多一点,能力强的“放羊”多一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想象与创造。
教师必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平和而客观的心态去评价作品和创造行为本身,同时注重给孩子充分自由,不随意干预和打扰幼儿的自由发挥、自愿表达和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的条件限制他们,鼓励他们去创造。”只有“复制”、“放羊”相互结合,才能让幼儿教育更好地推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