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7-06 10:17:56
应邀到某幼儿园做儿童智力测试,其中一个四岁半的孩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比其他儿童要高出半个头,长得很结实。但他来到我面前却低头站着,招呼他会端坐,既没语言和动作,也不对我的微笑和逗乐做出反应,完全没有一般儿童的好奇心和需求欲望。老师介绍说他入园一个多月了,很听话,从不惹事,就是不喜欢说话也很少同伙伴玩,只有父母来接他时,才像其他小孩子有说有笑。
这是一个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儿童。于是,我通过幼师约他家长面谈。他父母都是铁路职工,工作很忙,因而专门请了保姆带孩子、做家务,而且交待给她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忠于职守的小保姆为了完成主人交待的任务,平时一律不准他碰刀、剪和去危险的地方外,还想出一个高招:每当她自己忙着家务时,就用粉笔划一圆圈,只许在圈内玩,不许出圈,如果违犯这些规定,就吓唬他,不给他吃东西。不久,就把一个“顽童”训练得“规规矩矩”。父母都知道保姆的做法,但看到孩子长得高大、结实、听话,还很欣赏她会带孩子。当笔者告诉他们“孩子有明显心理障碍”时,他们还将信将疑地说:“孩子不是发育得挺好吗?”
很显然,这两位父母只是从身高、体重等生理的角度衡量他们的孩子发育得很好,而忽视了发育和健康的另一个方面――心理上的健康。该孩子的胆怯、畏惧、孤独等,都是退缩行为的典型表现,将会严重影响他的学习和社交能力,成年之后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甚至成为精神疾病的根源。
有资料表明,我国儿童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已有很多。常见的有:
① 行为障碍 除前述的儿童退缩行为外,还有以下三类:
一是儿童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拢头发、手淫等。一切不良习惯的产生都是心理不健康的结果,因而,不良习惯的存在,除了会引起某些躯体疾病外,还必然会影响心理的健康,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
二是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过多影响学习。
三是儿童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这类行为的儿童,均称为问题儿童,除那些明显的违法行为外,还包括粗暴、不尊重别人、不服从 教导、不遵守纪律、表现攻击性或反抗性行为。研究表明,具有反社会行为的儿童,绝大多数有性格的偏离或心理上的异常,不少问题儿童屡教不改,其原因是忽视了从心理上矫正的结果。
② 儿童学习困难 除了智力落后、儿童多动症、躯体疾病等原因外,还有一个令儿童学习困难的常见原因,即特定心理能力发育障碍,这种孩子智力正常,但某方面的功能缺乏,如阅读困难、缺少“数”的概念、语言感受或表达困难等,这是一种病态,应尽早作心理治疗和特殊训练,不然孩子长大了就难以治疗。
③ 儿童神经症 患儿有焦虑、恐怖、强迫、睡眠不良等神经症的表现,或有某一查不出原因,却又久治不愈的躯体症状,如心悸、头痛、腹痛等。一般来说,儿童神经症预后良好,但如症状持续存在,则必然导致学习能力障碍和适应困难。
④ 婴儿孤独症 主要表现为极度孤独,言语社交能力差,对无生命的物体或动物特别依恋而对亲人则特别地冷淡,以及强迫地坚持对环境、日常惯例和行动的同一格式,不允许变更等,如不早期发现予以积极治疗,预后极差。
⑤ 儿童精神病 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表现为性情改变、经常发呆或由活泼变得呆板沉默、学习成绩下降等,逐渐出现奇特行为或言语,预后差。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长期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这种对健康的认识存在偏差,只注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的父母并非少数。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躯体疾病如发烧、头痛、咳嗽等很重视,能及时送孩子就医,而对孩子的心理异常却不认识或不重视。或有的小儿在幼儿园不合群,也不听老师的课,总是旁若无人,我行我素,虽然这往往是孩子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家长、幼师对此却不以为然,直至孩子症状非常明显了,才去找心理医生,以致延误治疗,甚至留下不应有的遗憾。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有一句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愿天下父母能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去重视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