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社会培养论文 > 正文

新中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发展历程

来源: 2018-07-06 16:39:41

说两句

  [摘要]以不同时期颁布的幼儿园课程文件为线索。新中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体现了科学化、人本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社会教育;德育;幼儿园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领域课程在幼儿园的地位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在新中国幼教发展的大部分历程中,社会领域课程是与德育课程划等号的。从幼儿德育到幼儿社会教育,从最初融合、散见于其他课程领域,到如今成为课程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对社会领域课程的深刻影响和幼教工作者对社会领域课程认识的不断深入。

  一、《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德育代替社会教育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颁行的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文件是《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1951年7月)(下简称《暂行纲要》):这一纲要的诞生与当时政治上对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需要是分不开的。《暂行纲要》是在前苏联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拟订的,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前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

  《暂行纲要》提出通过爱国主义和国民公德等教育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并特别提出了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须注意的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幼儿很好地过集体生活、遵守规则、敬爱父母、尊长,团结同学,彼此互助。第二个条件是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幼儿爱国旗、国歌、首都、人民领袖、人民解放军和志愿军、兄弟民族等。第三个条件是培养幼儿以劳动为中心的爱劳动、爱人民、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国民公德。

  显然,这个课程文件没有使用“社会”这一概念,而是从德育的角度提出相应的目标和任务。这与新中国成立前陈鹤琴等教育家倡导的社会领域课程从名称和内容上逐渐有了区别。此后的半个世纪,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文件始终未出现“社会领域”的提法。即便是有关德育的规定,从《暂行纲要》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幼儿园德育的目标更多地体现了一些政治色彩,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德育要求涉及较少。这与当时普遍存在的以政治教育代替德育的社会现实有关,也与当时对幼儿德育心理研究的缺乏有关。

  《暂行纲要》也没有为上述德育目标的实现设置独立的德育内容领域。德育的诸多内容主要分散在“认识环境”中的“日常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部分,以及语言领域的学习中。与德育相关的内容主要有: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认识本班和园内环境,认识幼儿园附近地区和街道,节日教育,热爱领袖和军队,英雄教育,时事教育,观察普通人的劳动,学习文明礼貌用语等。可见,当时的德育内容比较局限,主要集中在社会性较高层面的要求上,而对社会性基础层面的内容较少涉及。不过,这一时期把德育内容融和于其他领域之中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整合的思想,比较符合幼儿德育的特点,当然这种整合还只是低水平的。

  在德育方法上,《暂行纲要》强调德育的顺序要由家庭、幼儿园扩展到附近地区,要充分利用环境进行教学,通过实物、故事、幻灯、电影等多种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力避生硬说教,还特别举例说:“向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假使单拿着‘爱祖国’抽象地讲说人民要爱祖国的道理,就远不如通过故事、图片,游戏等去进行,比较生动有效得多。”德育还应该利用散步、远足、参观等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同时,《暂行纲要》还十分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从中可见,这些德育方法上的要求还是比较符合幼儿德育特点的,但隐藏在这些方法背后的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

  二、《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德育内容摆脱政治化和成人化的初次尝试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学前教育事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对前苏联幼教理论的学习也更加深入。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落实《暂行纲要》的基本精神,1954年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组开始编写《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下简称《指南》)。1956年《指南》初稿完成后,由教育部下发全国各地征求意见。

  这一课程文件虽然在1958年即遭到错误批判,但它的整个编写和征求意见的过程,对当时的幼教实践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指南》对德育的任务做了一些调整,明确提出幼儿园“培养儿童有组织的行为是全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础”,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互助友好的关系、热爱劳动的意识以及热爱祖国的品质,其中“热爱祖国”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指南》还强调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儿童愉快、诚实、勇敢、自信及坚韧、顽强等良好意志品质。这些德育目标与《暂行纲要》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德育目标的政治色彩有所减弱,对儿童道德行为和良好性格培养的重视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德育框架,符合幼儿品德发展的要求。

  《指南》还阐述了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密切关系,强调不能脱离其他教育任务和内容,孤立地谈德育。这些变化都表明《指南》中的德育目标开始向幼儿回归,但德育的内容还是包含在“认识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文化卫生习惯的培养”“游戏”等部分中。遗憾的是,1958年教育领域受当时极左政治路线的影响,开始对《指南》进行无端错误的批判,使幼儿德育课程发展的良好趋势未能延续下去。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