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7-06 16:50:48
作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五大领域之一的社会领域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点领域,但社会领域课程却因实施的难度较大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探其究竟,源于历史以来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处理的“惯性”。本文在追寻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历史进程后,对当前开展的社会领域课程现状进行剖析,并结合湖北省近年来在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上的改革和尝试,提出建设社会领域课程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领域课程的发展回顾“举足轻重”的变化
社会领域课程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但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初,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教育家都有许多实施社会教育的主张,其中,张宗麟先生被认为是中国幼教史上最早系统阐述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人。他认为,生活便是教育,整个的社会便是学校:幼稚园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性,幼稚园的儿童之间也进行社会**往,因此幼稚园课程中应增加“社会”科目。在《幼稚园的社会》(1932年)一书中,他对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内容编制、组织形式、实施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为幼儿园开展社会教育及实施社会领域课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受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建国初期直到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末,从系列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1951年)、《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1956年)、《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年)等文件中有关品德教育或德育工作的内容.可以看出幼儿园实施德育(社会教育)工作一直受到重视,但从社会教育隐身于德育(品德教育)背后也可以看出,当时幼儿园中实施的社会教育被赋予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成人道德培养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出“等同于德育或完全被德育替代”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和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受基础教育中义务教育阶段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改革也在积极尝试,尤其在2001年全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纲要》颁布的推动下,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获得根本性的变化,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很快得到认同,《纲要》中将社会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正式提出,标志着社会领域课程正式成为幼儿园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社会领域课程的反思;‘‘通存通兑’’的尴尬
社会教育和社会领域课程在幼儿园教育系统中的发展历程,及其一直以来与德育(或常识教育、品德教育)间的替代关系,也为今天社会领域课程的实施状态打下了伏笔。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幼儿园课程在短短的三十年内快速经历了分科课程――领域课程――综合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的变化,社会领域课程也由“常识”、“社会与自然”、“社会与常识”、品德教育等发展到“社会”,再到包含社会教育内容的各类主题活动课程。
目前实施的社会领域课程主要是在《纲要》指导下进行的。《纲要》虽然详细提出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但在课程内容上未作详细罗列,这一方面使教师在实施社会领域课程时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纲要》精神的把握及教育理念转变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在实施中存在许多困难和不尽人意的地方。笔者以“通存通兑”这个银行术语来作概括,这个词汇大家常常听到并能理解,表示不同的银行账户间可以进行跨行操作。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社会领域课程的“通存通兑”状态主要表现如下。
边角遍布,统统体现。“幼儿园里时时处处都是教育”,这是许多园长在作办园思想汇报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什么教育?有社会教育。可以这样看,社会领域课程存在于幼儿园环境的每个角落,无论从结构布局还是活动室布置,从园内教师风貌还是幼儿户外游戏,都可以从形式上表现出幼儿园教育的每个空间无不包含社会教育的成分,又都无时无刻不能随时兑现“社会教育应该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理念。
领域渗透,统统落实。单列的社会领域活动容易走向德育活动,且容易开展成说教活动;而《纲要》倡导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间的融合渗透关系,因此许多幼儿园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在其他领域中增加一个环节或添加一个问答式的互动方式来实施社会领域课程,通过开展其他领域活动来附带性地落实社会领域课程内容,较少开展或不开展单列的社会领域活动。例如在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彩色布条》中,教师专门增加一个环节让幼儿小组合作舞动布条,以示艺术活动中渗透社会领域合作的内容。为了体现这一点,教师特别在总结评价中一再表示:“某某小组六位小朋友最棒,他们是一起合作舞动布条的。”其实此处的“合作”,只是教师需要的形式上的合作。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