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7-07 08:08:58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关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不要片面地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本文以遵循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规律,以统整课程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阐述科学领域内活动的统整、跨领域活动统整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统整课程是指采用有机整体的形式,把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分化的各种课程进行整体、整合、综合、融合等课程形态,以适应课程因学科分化而产生的隔离及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形象,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经验。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改革的实践来看,以统整为取向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统整对象和统整程度的不同大致可划为:分领域的教育活动统整和跨领域的教育活动统整等不同的类型。
一、分领域的教育活动统整
分领域活动的统整不同于传统的分科教育活动,而是以幼儿科学素养为目标,突出幼儿主动探究的学习特点,借助不同领域的活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来完成科学领域的教育任务。
1.利用艺术形式来丰富科学教育
李政道先生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的两面。杨振宁先生也认为,艺术与科学的灵魂。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育形式和手段有机整合到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自己探索寻求不同的答案的同时把所思所想进行艺术表达,催发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玩纸”的科艺活动中,让幼儿可以通过分组用粘、折、团、撕等进行纸的造型艺术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纸的认识,还能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性。
2.利用语言和数学技能推动科学教育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科学教育活动不但要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更要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有趣的叶子”的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描述收集到的叶子。幼儿通过观察用语言表达所观察的树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用语言说说春天的树叶、夏天的树叶、秋天的树叶和冬天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让他们直接感受季节的变化,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是科学活动的思维的方式,科学与数学具有天然的联系,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推动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3.渗透多种价值观的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本身蕴涵着多种有价值的教育因素,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创设特定的情景,应使幼儿在理解事物的特性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废物利用的制作活动中,可渗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幼儿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二、跨领域的教育活动统整
跨领域的科学教育活动是把不同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以主题或项目加以统整,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教育活动。跨领域的统整模式主要有单元活动和项目活动。
1.主题单元活动
教师将涉及的学科领域内容有机融合,把主题活动同单元活动中各学科领域内容建立内在有机联系,采用单元式主题活动以“类”为单元组合教材,加强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纵横的联系。每个单元又突出一个重点,围绕重点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和形式。“单元主题”是单元活动的核心,在单元之间,纵向以现有的知识内容与原有相关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横向建立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别的知识也相互联系。这样每个单元的科学家教育过程是呈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雅格布斯在跨学科统整模式中介绍了五种不同的模式:并列式、交叉式、交叠式、网络式、串联式。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对网络模式进行学习讨论。各学科均以此主题为中心,联结成一个彼此相关共同主题而统整在一起的学科网络,有助于儿童整体把握主题活动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采用网络式的方法来设计活动框架时,通常的做法是以主题为核心,以主题活动目标为依据,按目标导向的要求,编制单元活动网络框架图、课程生长树、单元活动表格等方式,帮助教师从总体上把握主题单元活动网络的大致框架。
2.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是师生通过共同围绕大家感兴趣的某个“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主动建构认知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具有自行引发主题方向、自主作决定、全心投入等要素。这种探究性学习过程还具有师幼合作、教学相长的特点。在项目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参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师生共同完成的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儿童通过项目活动的深入开展,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基本特点,使统整有利于在教育教学中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泛空间,进行随机性、渗透性的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让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在教育中体验生活,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开启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活方式。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