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7-07 08:31:20
摘要:幼儿的创造思维处于萌芽状态,以新、奇、异想天开为特点,在活动中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天性、心性、个性,三性合一。鼓励孩子大胆探索,积极操作材料,允许孩子在活动中有不同的想法,正面评价,积极引导。
关键词:创造思维;兴趣;好奇;评价
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幼儿的创造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独立思考,不习惯听命于他人,敢于别出心裁,那么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呢?
一、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好奇、兴趣以及求职的需要
好奇、好问是求知欲强的表现,也是幼儿固有的天性。许多实验表明,创造力表现明显的孩子都有好奇、好问的特点。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爱思考问题,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心,这才使他一生中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可见,好奇、好问是学科学的基础,也是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以发展的基础。那些常常拆坏了玩具、打破了镜子、挖出了种子、害死了金鱼的幼儿,不仅仅是因为淘气,往往还出于对周围世界的好奇。所以,幼儿科学教育就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满足孩子的欲望,千方百计将幼儿的天性本能地引导到对科学、自然的热爱上来,使他们爱问、爱思考,形成可贵的科学品质。例如,在科学活动“沉与浮”中,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我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在水盆边,问幼儿:“东西放到水里会怎么样?”以此激发幼儿好奇和动手的欲望。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到活动中。不一会儿孩子发现石头沉在水底,木头浮在水上,塑料瓶没装水时浮在水上,装满了水就沉到水底去了”……看得出孩子们在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在孩子们已探索发现了“什么东西沉,什么东西浮”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孩子思考“:怎样让沉在水下的东西浮在水上,让浮在水上的东西沉到水下呢?”幼儿在这一问题的激发下,他们有的往塑料瓶里装沙子、有的往塑料瓶里装铁钉、弹豆;有的把浮在水面的棉花蘸水搓搓,增加重量,使它们很快沉入水底;有的把沉在水底的石子、铁钉、玻璃球等放在木头板上,使它们浮起来,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说着:“我们的大船开了,我的大船要靠岸了,快来卸货啦!”有趣的活动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继续探索的欲望,一位幼儿告诉我把易拉罐砸扁,它就沉在水里,我立即帮助幼儿操作,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是对的。
二、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提供有活动空间的物质环境,让幼儿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从我经验得知,最杰出的创造肯定不是当一个人不愉快时做出的。”现代新型的科学观比较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和理解能力,强调让幼儿意识到应该怎样想、怎样做、怎样发现,鼓励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活动直接经验,调动幼儿的动作、感知、思维、情感参与活动。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环境,使幼儿有更多的自主权,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不顾及错误和失败而大胆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如,在科学活动“沉与浮”中,我就以幼儿动手操作活动为主线,以主动学习为中心,给幼儿创造宽松、和谐、平等的气氛和可操作的环境。孩子们在操作中发现:增加重量、缩小体积可以使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空心的东西浮在水面,实心的东西沉在水底,从而了解轮船、潜水艇、救生圈的沉浮道理,进而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思维积极,自信心强,学得轻松愉快。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和经验,还获得了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在沉浮活动中,由于心理环境轻松、和谐,又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幼儿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操作中去,没有一个孩子当旁观者,也没有一个孩子说我不会,他们能够主动参加,积极探索,用已有经验内化头脑,逐步形成创造思维。在活动过程中,即使孩子的操作是“失误的”,违背成人的思维定式,也不怕,“有缺陷的创造也是创造”他们会在错误中总结教训。
三、在科学活动中,注意评价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曾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不是固定的资产,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知识经验难免不足,他们的新思路、新想法不可能都是合理的、完美的。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首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他们的创造思维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切忌讽刺、挖苦。如“:你是胡说“”你这是馊主意、歪点子”“你怎么这么笨”……其次,还应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应保护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积极鼓励,不要横向比较。教师的评价不应仅仅评价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纪律、所得结果,更重要的要评价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探索方法、发现和创造能力以及是否善于思考等。只要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即使点滴进步,也应该予以鼓励,使他们能够体验到满足感与成功感,鼓励其继续参与科学活动的勇气,使幼儿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促进他们的创造思维的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