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7-08 07:48:04
语言,是人类交流最主要的工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意与人交往,能积极地应答别人的疑问,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幼儿年龄段的孩子,社会交往倾向和语言行动表现的清晰度越来越高,这一时期是培养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而故事是幼儿园活动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能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以故事为载体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
一、以故事内容丰富幼儿语言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幼儿期正好处在人类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孩子们由于缺乏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语言表达能力的质量不高,而且词语的积累也很少,所以他们所说的话并不完整,有些也不符合语法结构,因此给幼儿讲故事能帮助他们学习把话说完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的讲述进行倾听,故事中优美的艺术语言、准确的发音及连贯的表达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故事对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听故事的时候,他们常常会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在干什么”,“为什么”,“怎么了”等问题。故事把幼儿带入一个幻想而又神奇的世界,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为孩子打开了一扇获得知识的窗户。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具、结合声情并茂的讲述、丰富的肢体语言能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从而聚精会神地去倾听,使他们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得到充分的调动。与此同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由此可见,故事不仅可以扩充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语言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二、借助故事内容合理提问,促进幼儿语言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通过提问、能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的创造意识,发展幼儿的语言。教师在讲述故事之前或之后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在理解教师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它主要运用在:
第一、故事开始之前,以提问的方式引出作品,并为讲述故事内容埋下伏笔。如《想飞的蚂蚁》在讲故事之前我问道:“小蚂蚁到底是怎样飞上天的呢?”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听故事。
第二、在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我也采用了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一层层地去理解故事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能引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回忆,我在故事《想飞的蚂蚁》中,我问到:“小蚂蚁想去哪里?小蚂蚁先请谁来帮忙,那蜻蜓有没有帮助他?后来谁帮助了小蚂蚁,它是怎样带蚂蚁飞上天去的?蚂蚁在天上看见了什么?它有什么感觉”等。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内心的感受及体验,帮助幼儿感受故事的主题,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可借助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鼓励幼儿能够自己复述故事或创编故事。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以情景演示法,帮助幼儿进一步培养语言能力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要寓教于“乐”。运用具体的情景、与幼儿之间角色的扮演更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如故事《小兔乖乖》,创设情景,分角色表演故事情景,让幼儿更直接地感受到遇到陌生人或是坏人的时候不要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要想办法把陌生人或坏人给吓跑;其次,我也尝试了根据故事发展的情节边讲述故事边演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第三,运用直接出示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用幼儿先观察、再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自由猜想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会发生什么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我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更多的是运用动作和有形象特征的声音来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人物形象。如:“弯弯腰”直接用弯腰的动作来表示;“小鸭子来了”我先不说此话,直接模仿鸭子“嘎嘎嘎”的叫声,再加上鸭子摇摇摆摆走路的动作,然后再问谁来了?孩子们则高兴地说小鸭子来了。这样,不但介绍了故事中的人物,增加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增进了师幼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倾听能力、观察能力,最终激发起幼儿表达、表现的欲望。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应注意的问题
(一)故事要有选择性
英国教育家安德鲁?莱特曾说:“大段的描述是运用故事教学时所忌讳的,用于幼儿教学的故事尤其如此”。我们幼儿园故事主要通过主题及节日熏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兴趣、需要来进行选择的,在故事中直接获得信息是故事的最大特征。所以,我们在选择故事的时候不但要根据幼儿现有的语言水平选择,而且所选的故事中要含有新的语言知识,使幼儿语言水平得以提高。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