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7-10 15:08:16
2.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
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课多研"的研讨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自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例如:小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欠佳,在日常活动中有些幼儿不注意卫生,经常爬地上,小手到处乱摸弄得很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选择了社会活动《小猪变干净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班幼儿在自理、技能方面的习惯有所形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断,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为主,选择了社会活动《学做文明的小朋友》,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好地培养了幼儿合作、交往的习惯。大班幼儿在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主动帮助别人的这些习惯还不是很明显。因此,我们选择了社会活动《别忘了》,较好地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反复训练,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我们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幼儿成长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对每一项要求,我们都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使幼儿学得会,看得懂,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幼儿具有成就感。
4.家园合力,提升幼儿的良好习惯。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与家长之间及时沟通信息,及时交流看法。利用家校路路通和《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介绍生活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做到家园一致。我们还利用《家园联系册》、早晚接送时间与家长交流,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家长们改变了传统的育儿观念,言传身教,与幼儿园密切配合,为孩子营造和睦、宽松的精神氛围,想办法为孩子创造、提供与家人、邻居交往、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包办,鼓励孩子寻找解决的方法,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幼儿有了一定的习惯意识,养成了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没有吮吸手指的现象,有了鼻涕能及时擦掉,与同伴能友好交往,会主动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大胆与其他人打招呼,能友好与别人相处并积极进行交往,能和别人合作。在照顾自己和关心环境方面的素质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又带动了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可见,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人生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环,既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因此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成才,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相信我们的辛勤工作,一定会对幼儿教育有实实在在的贡献。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