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7-16 11:23:45
摘要:美术活动是开展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稚嫩的笔触下,所呈现出来的世界色彩斑斓,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纵观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禁锢式的传授或是放任式的传授现象比比皆是。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从实践中进行探索,从技能的培养和区域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整,让幼儿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提高想象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创想;想象力培育
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具有全面性、完整性的活动,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从对外界物体的感知到情感的酝酿,创造动机、意向的生成,最后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具有某种意味的形象,这是一个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美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既可以把握知识的难度,又有着无限探索余地的广袤空间。
一、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误区
然而当我们沉下心来,重新审视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不经意地走入误区,要么就是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创造性的培养,要么就是放任幼儿的创想,却没有给予一定的技能技巧指导进行规范,使美术活动的开展成为幼儿自由操作的时间。
1.临摹式幼儿绘画教育的弊端
有一种“传统型”模式的老师,在绘画教学模式中往往采用引出主题→讲解示范→幼儿练习作画→讲评的统一模式。儿童的美术活动行为成为一种灌输美术知识、接受技能培训的过程。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学会画什么、画的像不像便成为衡量幼儿美术能力的唯一依据。虽然通过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所要表达的物体,利于幼儿获得较规范、系统的技能,却与此同时产生了很多的弊端:(1)“克隆式”绘画抹杀了童心想象在幼儿绘画作品展上,参观者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作品:人物、花草、动物都如同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一样,在一些大班的美术活动中,依然可以看到老师要求幼儿根据教学范例依样画葫芦地进行模仿,由此衍生出了一幅幅“克隆式”的儿童画,让人不禁感叹这样的绘画结果和我们现在所抵触的“应试教育”没有差别?这样的教学模式同样摧残了稚嫩的童心,这样做的结果同样是用结果代替了过程。(2)临摹照仿导致创意灵感的缺失教师灌输式地教授,最终导致的便是幼儿的盲目模仿,日积月累后幼儿便不再开动脑筋,他们在临摹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导致幼儿更加用心地照着教师的范例模仿。但是我们突然有一天发现,幼儿脱离教师的范画需要自由表达的时候,幼儿竟然不会画、不敢画、不知道该画什么。因为没有了参照,幼儿的画笔便停止了想象,再也无法表达内心深处的创意灵感。
2.想象力培育中绘画技能缺失的弊端
教师注重创作想象却忽视技能的培养。在现代教育中提倡“创想”越来越推崇,主题的展开也让教师打破了美术活动原有循序渐进的过渡的正常教学秩序,幼儿没有基础的奠基,绘画犹如浮云般,想到哪里画哪里,片面地强调了个人情感情绪的抒发。在这样一种所谓“主动”的创想中,幼儿却开始退缩,因为幼儿没有一定的基础技能,很难用画笔来展现脑海的图景。
二、侧重想象力培育的幼儿教育
1.“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基础
在幼儿刚开始接触某一种事物的时候,我们要将“像”作为一种基础,比如让幼儿学画人物时,如果没有打好基础,那么人物的动态表达、表情变化、正面侧面的不同影像幼儿都无法正确表达。教师不能自始至终的“依样画葫芦”,但是我们并不排斥初级阶段的适度模仿。我们可以让幼儿用临摹的方法来比较人物正面和侧面的区别,可以让幼儿用模仿的方法掌握某一事物的外形特征,一般在托小班教师用模仿的教学法比较多,因为这培养幼儿绘画技能的基础阶段。
2.“想”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成长
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大胆的想、有个性的想,“想”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成长。幼儿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奇妙的幻想,超越空间限制的想象,经常变幻无穷不受现实角色限制的游戏。在成人看来普普通通的物体,在幼儿的眼中便赋予了其生命,他们会说话、会开心、会感觉到痛,幼儿在想象的世界里任意翱翔,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这时如果教师还是让幼儿模仿、临摹,便使他们失去了“想”的机会,产生了依赖性,那么幼儿就没有提高的可能。
3.“像”与“想”相结合的绘画才是回归童心
幼儿的美术心理发展大致会经历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发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和评价都要相应的进行调整。在3~4岁阶段,注重幼儿的体验与探索尝试,5~6岁阶段注重幼儿的主动性刺激与想象力、创造力的挖掘。幼儿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是美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但适当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却可以让幼儿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当幼儿可以通过作品随心所欲地表现出自己所想的内容后,他们的童心世界就会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这样的作品也是体现回归童心最好的表现。
三、想象力回归后的幼儿美术教育之经验谈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