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7-16 11:25:13
摘要:把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尊重儿童的想象和创造,肯定儿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方式,倾听儿童的绘画语言,让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应成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常态。
关键词:美术教育;童趣;童言;童画
美术教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发展儿童的艺术能力并培养儿童欣赏周围世界中美的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丰富儿童生活,帮助儿童了解这个世界最基本、最特别的一种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为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然而,在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老师存在着过度关注美术的教育价值,忽视孩子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学内容成人化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者以功利心看待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福克斯和迪非莱(Fox&Diffily,2000)曾说:“对儿童而言,艺术的价值在于其本身。”美术活动对儿童来说,不仅能够发展认知能力、观察能力等一系列的学习能力,还是儿童表达深层情感和感受的一种方式,通过美术愉悦身心,宣泄情绪、情感。然而,在目前的儿童美术教育中,很多时候我们仅仅因为艺术有益于学习能力发展才重视它。老师在选择美术教育内容、设计活动环节以及指导孩子的过程中,常常是以成人的教育需求为目的,以能力发展目标为方向,而忽略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尊重,忽略了儿童作为美术活动主体的自主性、独特性、创意性。
二是忽视儿童自由的审美与表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了解并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孩子的创作意图”,而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老师常常按自己的意愿提供儿童美术活动的材料,如:全班孩子用同样的画纸、笔和其他辅助材料,剥夺幼儿自由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创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示范、讲解的方式引导、暗示儿童按教师的要求绘画,剥夺幼儿自由表达与表现的机会。
三是以成人的审美标准评判儿童的美术创作。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倡成人干涉儿童的艺术创造,这往往会扼杀儿童所表现的独特的原创力。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常常以色彩搭配是否和谐、画面构图是否严谨、线条形状是否准确来判断儿童美术创作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内心的感受、体验和想象,以及儿童在绘画能力发展中独特的阶段性特点。要打破传统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困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反思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价值认识,转变教育视角,尊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独特的感受和表达,立足“童趣、童言、童画”,让儿童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
童趣———儿童美术教育的阶石
童趣,是开启儿童美术创造之门的钥匙,是儿童走进美术殿堂的台阶。具有童趣的儿童艺术视觉,有着孩子们对世界最质朴、最纯粹、最斑斓的理解与认知。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就是五彩缤纷、千奇百怪的,在孩子的天性中,有着发现、探索和描绘神奇世界的欲望。儿童美术教育要有儿童视角,教育者要用孩子的眼光去捕捉美术教育内容,思考美术活动方式,以趣引趣,以趣激趣,以趣育趣,激励幼儿美术创造。这里的“趣”有两层含义,一是“有趣”,是那些发生在孩子童年生活中的趣人、趣事、趣物,是在孩子生活中容易发现和体验的“趣”,这种“趣”是儿童美术活动中重要的内容来源。同时,这里的“趣”也是“兴趣”,是指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善于引发儿童的兴趣,以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激发儿童感受与欣赏的兴趣、表达与创造的兴趣。
童言———儿童美术教育的源泉
美术是一种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它为儿童提供了表达独特想法的机会,可以说美术是儿童时期孩子一种重要的“非语言性语言”,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童言”。童言,是儿童率真童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是儿童美术最有价值的创造之源。儿童美术要改革传统的“请你照我这样做”的范式教学、临摹教学,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尽情地用自己的想象表达对生活、对世界独特的自我认识与理解,讲述童年里鲜活的故事,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所见、所感、所思、所好、所求。比如,在美术活动撕贴画“吃麻辣串”中,儿童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他们的感受——张得大大的嘴,伸得长长的舌、流泪的眼、冒着浓烟的头顶、火红的画面,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结婚”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可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却时常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过婚礼,他们看见了新娘美丽的婚纱,感受到婚礼现场浓浓的喜庆氛围,于是,在美术创作中凭借丰富的想象,自由地表达这种美好的体验,画面中超大的婚纱,新娘红艳的嘴唇、大大的眼睛、夸张的睫毛和耳环,撒在画面中彩色的纸都是孩子对“婚礼”具体而形象的表达。
童画———儿童美术教育之魂
童画,儿童特有的、珍贵的艺术原创,是幼儿美术作品的灵魂。这是因为,儿童在美术创作中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研究表明,幼儿受思维、认知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在美术创作中常常采用拟人式表达、透明式表达、平面展开式表达、夸张式表达等独特的表达方式描绘他眼中的现实世界和虚构世界,这些特殊的表达形式是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反映,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观察的逐渐客观化,绘画表达越来越自然化而逐步消失。因此,这些特殊的表达形式是弥足珍贵的,是“童画”自由、独特、生动的体现。当教育者面对儿童作品,要从尊重、理解和倾听的角度去审视“童画”中呈现的奇异构图、形状、色彩和线条,鼓励儿童独特的创造,而不能一味地从培养儿童美术技能的教育需求出发,用成人的美术代替儿童的美术,如果“童画”没有了想象、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灵魂,再好的技法、再美的创造都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失败。幼儿园美术教育,说到底不是美术专业的教育,而是儿童精神愉悦的需求,儿童画自己的内心,画自己快乐的画最美。幼儿美术教育的职责应是保护“童趣”、理解“童言”、珍惜“童画”,幼儿美术教师的责任就是:保护孩子的兴趣,提供感受、创作的机会,引导儿童找到感觉,找到方向,帮助儿童完成想象和创意。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