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思维训练 >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来源: 2018-09-05 15:46:16

说两句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 任务的前提下,依据教材中相同、相似或相反的知识因素,或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知识,引导学生经过联想、 类比、求同、求异等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选准知识点,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教学中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 数学圆面积计算公式,一般是通过由教具的直观演示对圆形面积的割补转化,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对于 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学习圆面积计算方法时,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有了利用割补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 计算方法的初步经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体现在帮助学生树立假设,一步一步地展开推理论证,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教师可设计四个思考题:

  1.能否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

  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3.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4.依据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整理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上述四个问题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

  二、巧用原例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多元化。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挖掘教材中蕴 含的有利于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过程可归纳为:

  1.创设情境:教师对现行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出那些有利于训练学生创造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的 知识点,并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密切交往的教学氛围。

  2.建立假设:精心设计教案,适时引出假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分析、酝酿、综合:分析材料,酝酿思路,提出新的想法。

  4.验证、求得新知:采用其它方法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例如,学生在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利用原例题,变原有条件为“把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柱,沿底 面直径从上到下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接成一个和它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表 面积增加7平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如下图)

  附图{图}

  此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圆柱变形后,新形体和原形体等积;新形 体的长恰好是圆柱底面周长的 1/2,新增表面积7平方厘米正好是圆柱体变形后所得长方体左右面面积之和。 如此分析探究之后,学生很快会得出这个长方体(即变形前圆柱体)体积为“长方体左(右)面积×长方体的 长”。此时学生的思维方向很明确,且面对足够的思维空间,具有进行迁移思维的良好氛围,适合不同思维水 平的学生思考。因为长方体左(右)面积=圆柱的底面半径(r)×圆柱的高(h)=hr;长方体的长=1/2圆 周长=πr。 所以, 圆柱体变形后得到的新的长方体的体积为“长方体左(右)面积×1/2圆周长”,即“h r·πr”,整理后得V=πr[2]·h。通过上述思维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圆柱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锻炼了 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敏捷性,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应掌握归纳问题的策略,在众多问题中,如能筛选提炼出适合学生研究的、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究、思 考的问题,将对学生的自学产生关键作用。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处于不同的层次,知识的获得并非 一次到位,可根据教学内容再组织一次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适度。例如,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 习题后,教师出示习题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 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 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 分配长与宽 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对应的 数量为前提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习题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 2,它们的棱长和是44厘米,请你计算出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由于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他们将会进行较为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这一学习 过程,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创造性思维的有益尝试。

  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假设演绎等学习 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较为完善的知识,促使学生全面理解、融会贯通,培养学生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 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