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07 11:42:59
想像力是一种意识超越能力,幼儿的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感觉、知觉、记忆等能力均有赋予对象以意味的功能,但惟有想像能够更自由、更富于情感地创造审美意象,这一点在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中表现犹为突出。情绪情感力是任何个体审美心理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无论是审美感知还是审美想像或是审美理解,都有情感活动伴随,并且情感是触发其他心理因素的诱因。推动它们的发展。幼儿容易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转向自然物,与它们溶为一体。这使幼儿不仅对美的对象倾注了深挚的感情。并从这种活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而且当愉快的情绪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活动当中去,注意力集中,联想丰富而活跃,形象思维流畅,想像奇妙,并把这种情感深入到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活动中。幼儿正处于情绪与情感的分化期。开始形成社会道德和良好个性,饱含积极情感的艺术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幼儿艺术教育能施以积极情感的滋润,就能达到寓情感于审美,以审美陶冶感情,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效果。
在感受美与表现美的过程中,艺术活动中的理解不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情绪诸心理功能协调综合的活动过程,这使审美理解的心理过程源于各种心理活动。又高于其他心理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审美理解是一种形象思维能力,它是在不脱离表象的情况下,对表象进行加工,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全新的、独特的意象的过程。他们不是没有看见客观事物的实际状貌,只是在再现过程中对客体赋予了主观的价值意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儿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这里的“知”即儿童的理解,幼儿认为什么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所以才有了“蝌蚪人”“X光片画”等幼儿独有的绘画形式。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意象阶段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实现。是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幼儿调动记忆、想像、情感等心理功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知觉形式。突出自己的注意点和自己作品的主题。创造出意味深长的审美意象。这也是幼儿作品夸张趣味的生长点。如幼儿在欣赏《柳树姑娘》这首歌时,在初始阶段感觉到其旋律的优美,而到了意象阶段,情感随记忆和想像的展开而生发。在听到“柳树姑娘辫子长长”的歌声时,有的幼儿就会双手高举,左右摆动,模仿柳树枝条柔软,在风中摇曳的样子。可见,这时的幼儿伴随着活跃的想像、强烈的审美感情,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愉悦了身心,获得了巨大的快乐。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情感力的推动下,幼儿产生了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儿童乐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精神得到提升,情趣得到陶冶。
(四)以自由表达为基础的艺术创造阶段当美的对象离开审美主体时,意象阶段就结束了。其实对于幼儿来说,对象离不离开他们的视线都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因为新的审美意象在幼儿的头脑中一经形成,他们就会一丝不苟的表达出来,而很少有幼儿再去观察客体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