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13 11:22:44
幼儿园托班幼儿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2002年的9月1日,我园迎来了办园史上第一批2.5-3周岁的托儿。面对那一个个活泼可爱又调皮笨拙的身影,我们曾经一筹莫展,因为他们与小班的孩子有那么多的不同,令我们这些当了十多年幼儿教师的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起初甚至有一种黔驴技穷的狼狈感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虚心请教、不断摸索中逐渐地走出了困境,有了施展教育才能的余地,直至今天,也积累了一些关于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其教育策略方面的经验,以下就采摘其中的一些提供给大家,以期能获得您的共鸣。
一、"对牛弹琴"与模仿学习
托儿入园初期,常常听不懂老师的话,连一些基本的"坐端正"、"站站好"的指令都听不懂。为此,老师在组织活动时,觉得仿佛是在"对牛弹琴",请他们坐下他们偏站着、请他们站起来他们倒坐着一动不动……对此,老师头痛万分。其实,这是由于托儿年龄小,第二信号系统刚开始发展,对一些语言信号不熟悉所造成的。老师在组织孩子活动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抓住孩子喜好模仿的特点加以引导。
我们知道: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喜欢模仿他人。托班的孩子这一特征特别明显:老师说一句话他觉得好玩就会重复一遍,同时引起其他孩子"此起彼伏"地模仿,一个孩子拿积木敲了桌子,全班的桌子会发出震耳的"咚咚"声……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所认为的那样:人类的大部分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而学会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不断地模仿就是在不断地学习,而模仿对象的正确与否就决定了孩子行为的正确与否。因此,想让小小的托班孩子能听懂老师的要求并附属于行动,就必须把要求转化成孩子能观察、易模仿的实际行为才行。就拿让孩子"坐坐好"来说。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先"坐坐好",以便让孩子知道什么叫"坐坐好";其次,老师必须手把手帮助孩子"坐坐好",让他知道怎么做才是"坐坐好";最后,还要经常重复,不断提醒。这样,有了切身的体验,有了模仿对象,有了持之以恒的要求,"小牛"们才会逐渐听懂老师弹奏的"曲子"了。
二、"攻击行为"与直觉行动
托班第二学期初的某一天,文文的奶奶气冲冲地来找老师,说是自己孙子的小脸又被小朋友抓破了,入园至今已是第六次了。这次一定不罢休,要找那孩子的家长讨个说法……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大家都关心的一个话题。而托儿间的攻击性行为更让人注意,因为托儿年龄小,受到攻击引起皮肉伤痕后,在家长眼里更会觉得揪心,因此也更易引起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不快。在托儿入园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托儿由于环境的变更会引起心理紧张,经常会发生攻击行为,有许多孩子会去咬人、抓人,也有许多孩子会被同伴抓咬,但数月过后还有这种现象的话,就应该好好地找找原因了。其实,学过婴幼儿心理学的人士都知道:2、3岁的孩子正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必须在行动中才能思维,因而行为的目的性不明确,动手之前并不能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而攻击行动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特别是托儿,在还不能明确自己行动后果的时期,一旦受到他人的攻击,甚至发生了积木被抢、椅子被坐了的小事,就会象条件反射一样马上产生另一种更激烈的攻击反应,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对此,作为托班的老师,在面对"攻击性"这一问题时,首先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愉快的活动环境,帮助减轻托儿的心理压力;其次应该做一个细心的老师,注意随时观察孩子,一旦发现有会导致产生攻击性行为的"苗头",就及时给予制止或提醒,这同样可以防止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当然,随着孩子情绪的稳定,老师还应加强托儿间的友爱教育,在他们幼稚的心里播下友谊的种子。
三、"自由散漫"和无意注意
在半年多的教育当中,我们发现托班孩子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自由散漫且屡教不改。表现在孩子们活动时就象在家里一样,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就怎么做,不太理会老师说的一些要求。洋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师在组织活动时,他会突然走上来抱住老师;同伴们正在认真地画画,他会去找积木玩;散步时,他会独自跑到大班的孩子中去……老师教育他,他会非常谦虚地接受,并表示马上悔改,可一转身又不知跑哪"闲逛"去了。家长也反映:洋洋在家十足一个"多动症",做一件事从没有超过5分钟的,用他妈妈的话说:洋洋除了睡觉是安静的,其它的时间里,就象个"陀螺",一刻不停。
其实,从孩子的生理、心理来看,这也是3岁前孩子共有的一个特征,即"注意的不稳定性"。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即使是对感兴趣的事物,他们的注意也只能持续12-20分钟的时间;对成人提出的要求和任务所产生的有意注意才刚刚开始萌芽,持续的时间将会更短。所以他们常常显得没有耐心,特别是对老师交代的任务,更是由于不明所以而随意取舍,想不干就不干了。知道了这些,我们也就理解了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自由散漫"了,也就不能轻易地责怪洋洋,更不能妄加评判怀疑洋洋患上了"多动症"。其实,作为似懂非懂的这些孩子,他们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正如洋洋表现的那么"虚心接受"一样,只是他们控制不住自己而显得"屡教不改"罢了。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除了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注意以外,更多地应抓住托儿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萌芽的特点,时不时地增添、更换一些会使孩子们感兴趣的玩具、图书、小墙饰等,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并提出相应的要求,使他们的有意注意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帮助他们相对轻松地渡过这一特殊的时期。
四、"小狗爬爬"和动作发展
托班的孩子刚入园那会儿,经常会丢下椅子席地而坐,特别是在玩玩具的时候,他们喜欢在"地板"这张"大床"上带着玩具坐过来爬过去,才不管这张"大床"上有多少"虫虫"、才不管早上妈妈的叮嘱呢。而到了午睡室,更是他们的天下了,一个一个象小狗一样从门口一直爬到床边,如果老师不制止,他们会不厌其烦的爬过来爬过去。为此,他们没少挨妈妈的骂,因为他们早上干干净净地出门,到了下午,经常会脏兮兮地回家。而老师为了卫生起见,当孩子们满地乱爬时,会制止他们,让他们乖乖地坐在椅子上而不是坐在地上。
其实,个中原因,除了家庭因素以外,更多地是和孩子的动作发展有关系。我们知道: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一个重要的规律,即:先从大肌肉动作,再到小肌肉动作,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动作发展中的"大小原则"。托儿的年龄大都在2.5-3岁之间,他们的四肢动作发展还不协调(特别是手的小肌肉动作刚刚开始发育),在进行四肢动作时常会伴随着躯干大肌肉的运动,所以会出现坐着玩玩具和干脆在地上爬的现象。所以,作为老师,从托儿生理发展规律来看,如果在卫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满足孩子进行大肌肉运动的愿望,让他们有机会坐在地上或是在地上爬几下,帮助他们逐渐地进行大小动作的转移。如果卫生条件不允许的话,老师可以给予制止,但不能粗暴、专制地拒绝,而应以其它的方式吸引托儿转移注意停止这些大肌肉动作。例如:把玩具放到地上、更换玩具等。但不时地,老师还是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大肌肉运动的条件,如:擦干净地板、准备干净地垫地毯等,满足孩子进行运动的需求。
五、"任性霸道"和社会行为
在托儿入园前,我们特地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新玩具,数量之多,足可以让百多位孩子一起玩耍。在孩子们稳定情绪后的日子里,我们发现这么多的玩具竟然满足不了孩子们的要求,经常发生争抢玩具的事件。起初,老师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只想多给孩子讲一些"孔融让梨"的故事,帮助他们知道谦让、友爱等道理就没问题了。谁知,事与愿违,好多天过去了,老师的"教导"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争抢事件仍时有发生,特别是聪聪这孩子,每天活动时,他总要那辆蓝色的小轿车,不管车子已经被谁先拿走了,他总要想办法"拿"回来,显得既任性又霸道。这一下老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这件事。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我们为孩子们准备的许多玩具中有好多是孩子们还不会玩的,有的却是家里已经玩厌的,导致了孩子们对个别玩具特别亲赖而产生争抢现象。由此我们知道:在为托班的孩子选购玩具时,一定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选择他们喜欢的、会玩的玩具,如玩具小汽车、电动小动物等,数量可以多一些,玩具的种类却不必一下子投放太多,而应逐步地添加。而且,每一种玩具都应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基本的玩法,避免孩子因不会玩而不喜欢玩。
我们还知道: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实质是在其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基础上,掌握社会所需要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托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理心理发育水平较其他孩子更低下,更不能理解谦让、友爱、互助等基本的社会行为,还有待于在和同伴的游戏活动当中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作为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进行空洞的说教甚至训斥,而应经常结合班级中发生的实例进行有目的的教育,特别是利用游戏活动的时机,结合实际的场景进行。当然,还应取得家长的配合,改变孩子在家庭中的霸道地位。这样双管齐下,逐步帮助孩子的社会行为良好地发展。
人们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教育是一支笔,要靠家长和老师的用心才能在纸上描绘出灿烂的明天。幼儿园中的托儿,是一张更洁净的纸,更需要师长们的精心引导,我们希望在新一轮的托儿面前,展现的是更新更美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托儿教育,能更稳地帮助孩子们一路走下去!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