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13 15:29:18
三、幼儿价值观萌芽的特点与教育建议
(一)幼儿价值观形成的特点
1.幼儿阶段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对各类价值关系抽象概括的最高层次,更是对各种价值观念的一般观点或根本观点的抽象概括,是个体价值意识发展的最高形式。”[3]可见,价值观是一种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心理意识,对个体的思维能力和意识水平要求较高,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观的。
2.幼儿阶段存在价值观萌芽和教育的可能
无论是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还是价值观形成规律的相关研究都表明,3~6岁的幼儿处于道德认知的前习俗水平和价值观形成的潜意识模仿阶段,[4]也就是说,幼儿期存在着价值观产生与初步形成的可能,研究者将其称为价值观的萌芽。因此,幼儿阶段成人可以给予其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通过环境影响、教育强化、规则建立和习惯培养等符合幼儿道德和认知发展特点的形式,帮助幼儿初步获得价值判断与价值追求的经验。当然,这种价值观萌芽的培养是启蒙性的,其目的在于初步规范幼儿的行为,使其初步树立明辨是非的观念以及判断美丑、选择善恶的意识,并为这种观念与意识逐渐内化为稳定的准则与信念奠定基础。
3.幼儿价值观萌芽符合个体认识和习惯建立的规律
周莉认为,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机制是价值理解、价值认同、价值选择和价值整合的过程,并且各种价值行为彼此交互发生作用,反复不断对个体产生影响,这符合个体认识由浅人深、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规律。[5]因此,培养和促进幼儿价值观萌芽的教育过程应当是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连续的、整合的过程。此外,实践也表明,幼儿对价值观的理解与认知尚不能达到直接、自然地指引自己的意识与行为的水平,因此,对幼儿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帮助幼儿对其进行再认和回忆。
(二)教育建议
1.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给予幼儿价值观的引领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经验,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并内化有关价值观的内涵。例如“节俭”这一价值观,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或观看动画片的形式,也可以运用绘本阅读教学形式,还可以利用相关歌曲等引导幼儿理解节俭的内涵。
2.全员营造价值观启蒙教育氛围
幼儿身边的重要他人除了可以为幼儿提供价值观的模仿与学习榜样外,还可以发挥教育与引导的作用,为幼儿提供践行价值观的条件与机会。例如,小班可开展以“珍惜可利用资源,我型我秀绿色环保”为主题的迎新年环保时装T台秀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时装,并动员社区利用废旧物品搭建活动舞台,促使幼儿在体验乐趣的过程中感受“节俭”的意义。
3.利用一日生活渗透价值观的启蒙教育
注重日常生活的随机引导和渗透教育,也是教师进行价值观启蒙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小班“冬天穿衣我不怕”活动,教师利用户外活动和集体外出活动之前的环节,就部分幼儿穿脱衣服时间过长问题,引导幼儿在这一环节互相帮助穿衣服、拉拉链,体验“互助”的乐趣。再如,在幼儿洗漱时,随机生成“哭泣的小水滴”这一活动,教育幼儿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