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13 15:52:32
二、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意义
从长远来看,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将会为幼儿一生的成长发展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使其终身受益。一般说来,对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至少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一)促进幼儿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独立性,能够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是生活和学习发展中的主人,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体,这样的幼儿容易树立对自我负责的态度,提高自理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大大提高,并易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今后学习的成功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二)增强幼儿意志力。独立性较强的幼儿表现出独立、积极、主动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倾向,不盲目依赖他人,有更多的机会独立应对一些困难和挫折,并依据自身主观能动性去尽力解决,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增强了抗挫折能力,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意味要相信幼儿的能力,给予幼儿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这样的幼儿,其自由活动的机会将会增多,其活动的范围扩大,其与同伴和他人的交往机会增多,交往能力得到锻炼。与此同时,在这些自由活动和资源交往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个性和特长都有机会得到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三、当前育儿实践中对幼儿独立性的束缚
(一)过分限制幼儿自由活动。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多的保护孩子,限制了幼儿自由活动。其原因:一是部分家长怕孩子在群体中吃亏、受气;二是认为“乖巧顺从”的孩子易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欢。一旦幼儿出现调皮捣蛋的行为,家长和幼儿教师便加以训斥。这些过分的限制,影响了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束缚和损害了幼儿独立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包办代办造成幼儿过分依赖。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造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独立性差。有些幼儿到了五六岁仍然不会自己穿衣系扣、整理自己的书包、玩具,不会与同伴交往,不愿与他人分享。有研究者对江苏某幼儿园的调查发现,“依赖型”幼儿已成为一独特群体现象。从不同年龄段看,小班“依赖型”幼儿占幼儿总数的80.28%,中班占49.11%,大班占23.66%。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时“大胆放手”的占5%,“偶尔尝试”的占23%,“时间紧、包办”的占28%,“孩子小代替"的占42%。可见,家长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幼儿独立性差的主要原因。
(三)幼儿劳动权被剥夺。幼儿的成长发展主要源于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也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权利,但很多幼儿在家中并没有“劳动权”。事实上,从幼儿时期便开始的对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把劳动的权利、动手的权利还给孩子。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已经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所以给予幼儿劳动权,是发展幼儿独立性品质的重要环节。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