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13 15:54:34
浅谈幼儿的好奇心及其培养
【编者按】重视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幼儿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和潮流。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转变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儿童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组织在学研究生们对儿童学习品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取得了成果。本刊继前期择选刊登的基础上,本期再择选三篇,以飨读者。
【摘要】好奇心是个体对新异和未知事物想知的倾向,是学习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好奇心的结构主要包括敏感、对未知事物的关注、好问、喜欢摆弄、探索持久及好奇体验等方面。幼儿好奇心的培养对其发展与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保护和支持幼儿的好奇心,对幼儿的好奇心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允许幼儿自由的玩耍和探索。要持续地巩固幼儿的好奇心,使其形成稳固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好奇心;培养
好奇心是个体对新异和未知事物想知的倾向,是个体学习的内部动机,与个体的学习和发展都密切相关。目前,好奇心与兴趣作为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受到愈来愈多国家的重视。西方教育工作者已将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美、法等国推行的“动手做”科学教育项目是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为出发点的。我国2001年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将培养幼儿好奇心作为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好奇心和兴趣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促进和维持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并充满热情地投入;二是幼儿对某件事或活动持之以恒地去探究,逐渐发展为爱好并形成某些方面的能力,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能够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欲望,形成积极、主动的性格特点。好奇心与兴趣是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对幼儿好奇心的探讨是本文的重点。
一、幼儿好奇心的涵义
目前对于好奇心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心理的角度来理解,好奇心是人类求知的最原始内在动力,是促使个体对新奇的事物去观察、探索、操弄、询问,从而获得对环境中诸般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内在冲动。从学习品质的角度来理解好奇心,其具体包括儿童具有好奇感,有寻求新信息的兴趣,有对新知识的敏锐,渴望学习等。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萌生和形成好奇心的重要时期,儿童主要经历了两个好问阶段。第一个好问阶段从一岁半开始,三岁前后达到顶峰。起初儿童主要问一些“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好问阶段从三岁后开始,四、五岁达到顶峰。随着知识经验增多,儿童这一阶段的问题主要以“为什么”为特征的。所以,在具体撰写标准和指标时,通常会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新”。即儿童面对新的人、事、物时,有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好奇与兴趣;二是强调儿童的好奇与兴趣,而且儿童的好奇与兴趣应该不断地从对物、人的探索兴趣,逐渐拓展到对主题、思想、任务这样一些社会性领域的好奇与兴趣。
二、幼儿好奇心的结构
幼儿好奇心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衡量幼儿好奇心的外在表现和指标。了解幼儿好奇心的结构,是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心的前提依据。幼儿好奇心的结构主要包括敏感、对未知事物的关注、好问、喜欢摆弄、探索持久及好奇体验6个因子。
(一)敏感。好奇心强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的变化很敏感,能敏感的察觉到幼儿园周围环境的变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如班级的墙壁发生变化、园里或教室添了新玩具,他很快就注意到了,并积极投身到对这些新鲜事物的观察与探索之中。
(二)对未知事物的关注。好奇心强的幼儿对不知道的事情表现得很好奇,有进一步了解的意愿和想法。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跑过去看他们究竟在干什么。班级上来了新的小朋友或陌生人后,向教师或其他小朋友打听他的事情,并不时地观察等。
(三)好问。好奇心强的幼儿最普遍的行为就是喜欢问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问的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起初是问“是什么”,随着幼儿的发展会问一些“为什么”,喜欢刨根问底。
(四)喜欢摆弄。好奇心强的幼儿总是喜欢对周围的各种物品不断地摸摸、看看、敲敲、打打,甚至发生“破坏性行为”,以发现事物的特点、变化过程、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等。如幼儿爱摆弄西瓜虫、蜗牛等小昆虫。喜欢工具箱的工具,喜欢拆玩具,拆了又装上。有时候爱用手挖带小孔的玩具或用手掰玩具上凸起的部分。
(五)探索持久。好奇心强的幼儿探索新事物时不仅很专注、不分心,而且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例如老师演示新游戏时,能专注地观看每一个动作。老师讲新故事时,能长时间听而不表现厌倦。
(六)好奇体验。当幼儿有好奇心时,往往伴随着快乐和满足的好奇体验。例如看到老师带来的新教具时,很兴奋,手舞足蹈。相反的,当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时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被终止时,幼儿会非常不高兴。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