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14 08:33:25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问题
“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在当前的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对于“儿童的科学”有两种极端的认识:一种是怀疑幼儿是否真的能学习科学,怀疑幼儿能否理解“真正的”科学;另一种则把幼儿简单地等同于成人,认为幼儿也应该像成人一样理解科学,应该获得成人一样的科学。事实上,“儿童的科学”是幼儿用他们独特的理解方式创造出的一片独特的天空。它既充满着科学的探究精神,又不同于成人所理解的科学。那么,究竟应如何理解“儿童的科学”呢?让我们从几个例子来开始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例一:
某中班幼儿在科学发现室中探索一个简易的“指南针”装置。这实际上是一枚可以自由转动的缝被针(已被磁化为指南针),教师在它的底座的四个方向分别贴上四个小动物图画,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走到这个材料面前,便玩了起来。当他第一次轻轻转动这根针,发现针尖指向小猫时,对自己说:“”我抓到小猫咪,我就装作小猫。(这是他为自己设定的一个游戏规则)然后扮了一个鬼脸,模仿猫的动作。可是,当他一次次地重复转、看它还能指到哪里时,发现针尖总是指向小猫,便自言自主道,“怎么又是小猫!”有一次他试图让它指向别的小动物,就用手按住针尖想让它停在别的地方,可是当他们放开手后,针尖仍然转向小猫。于是他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一会儿轻轻转,一会儿重重转,一会儿把针取下来、将针尖对着桌子刮,一会儿又翻开底座看下面有什么东西,都没有找到答案。事后老师问他有什么发现,他说:“我发现它转不到好多东西,只能转到小猫,它喜欢小猫。”
显然,这名幼儿经历了一次典型而且有趣的的科学探究活动。起初,教师设计的材料引起了幼儿摆弄的兴趣。而幼儿摆弄的过程又引起了他的发现:针尖每次都会指向小猫。能不能让它指向别的小动物呢?这个问题引发他去不断重复操作,甚至用手指挡住针,但是都没有成功。这一发现又引起了幼儿更进一步的问题:为什么针尖每次都是指向小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不再是简单地重复,而且努力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试验,看会不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他轻轻地转、重重的转,结果都一样。他甚至怀疑针尖和底座上有什么“机关”,结果也是一无所获。直到最后,他心中的疑问也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于是他就将其解释为“它喜欢小猫”。这就是“儿童的科学”---幼儿对事物表出好奇,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寻求解释,尽管他最后并没有得出在成人看来“正确的”结论。
例二:
某3岁幼儿和爸爸在海边散步的时候,海上开始起风了。阵阵海风将沿岸很多渔船上的旗帜都刮得呼呼作响。这时,幼儿大声地说:有风!”爸爸见幼儿已经注意到这一自然现象,就趁热问道:“这么大的风,是哪里来的呢?”幼儿回答道:“是红旗扇的。”爸爸说:“红旗怎么会扇出这么大的风呢?”幼儿这时便又强调:“就是红旗扇的!”边说还边用小手模仿红旗扇动的动作。 在这个例子中,幼儿并没有表现出明探究行为。似乎他很满足于自己对问题的回答,而且非常地自信。当然,我们深信这个幼儿的认识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和他平时有关风的生活经验有一次的联系,他至少认识到红旗的飘动和风这两个现象是有关联的,只是颠倒了它们的因果关系(不顾事物的因果联系,往往将同时观察到的两件事情并列起来,用其中的一件事任意解释另外一件事)。这也是“儿童的科学”---幼儿在思考并试图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他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也许是贫乏的生活经验)和当前观察到的事实,对自然现象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尽管是错误的判断。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