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14 10:52:36
进展二:科学教育应遵循的1O项原则
新近提出的科学教育的10项原则有些是我们知晓和熟悉的,但有些是我们不了解或不够重视的。深刻理解和领会并在实践中应用这些原则,将使科学教育有正确的方向,提升科学教育的质量。尽管这10项原则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但在包括幼儿园阶段在内的所有基础教育阶段都适用。
原则一,在义务教育的所有年级、学校都应该设置科学教育项目,以系统地发展和持续保持学习者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对科学活动的热爱以及对如何阐明自然现象的理解。儿童具有寻求周围世界含义和理解的天然倾向,科学教育应增强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欣赏和探询。亲历发现和将新经验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不仅给他们带来激情和快乐,而且能够让他们通过主动的探究增加知识。
原则二,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使每个人能够参与有依据的决策和采取适当的行动,这对保证他们个人、社会以及环境的健康和协调发展是重要的。在科学教育中,发展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和运用实证来进行决策的态度,有助于帮助学习者成为一个有知识的公民,能够抵制欺骗行为,并认识到证据是被选择用来支持特定行动的论据。
原则三,科学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目标,科学教育应致力于:帮助学习者理解一些科学上有关的大概念,包括科学概念以及关于科学本身和科学在社会中所起作用的概念;收集和运用实证的科学能力;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至关重要,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而大概念是指可以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物体和现象的概念,相对地,只运用于特定观察和实验的概念称为小概念。如蚯蚓能很好地适应在泥土里的生活,这是小概念;生物体需要经过很长时期的进化形成在特定条件下的功能,是与它相对应的大概念。主要的大概念就是前文中列出的14个关于物体、现象和材料及其在自然界中相互关系的大概念,以及有关科学探究、推理和科学方法的大概念及有关阐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大概念。
原则四,基于对科学概念的审慎分析以及基于当前对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关研究,应该给出为了达到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目标的清晰进程,指出在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概念。科学概念通常是复杂的,学生理解概念的进展取决于多种因素,而且有个体差异。但学前到小学再到中学,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向。包括:逐步提高阐明物体特性的能力,能考虑到不用直接观察到的特征来阐明物体的特性;较高的认知能力,能认识到阐明某些现象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较好的定量观察能力,能用数学来完善和加深理解;能更有效地运用物理、心理和数学模型。
原则五,应该从学生感兴趣并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课题开始,逐步进展到掌握大概念。科学活动要让学习者接触到真实的物体和真实的问题,感到有意义和有兴趣。而且设计科学活动的关键是要能保证建立那些能够发展成较大概念的小概念。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往往会包含数个有关概念的发展。
原则六,学习的经验应该明晰地反映出既包含科学知识,也包含科学探究的理念,并且符合当前科学和教育方面的见解。把科学看作是对世界理解的创新,更能吸引和激励儿童的学习。在寻求理解世界之时,来自物质世界的证据是对科学正确性的最终判断。
原则七,所有科学课程活动都应该致力于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应该考虑其他可能的目标。例如,科学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必须与某个具体的问题相联系,必须有对“实际对象”的观察,必须有关于“实际对象”的数据。如果“实际对象”与理解物质及生命世界无关,所发展的能力就只是一般泛指的能力,而不是特指的科学能力。同样地,教师特别要注意确保儿童的活动不仅仅是停留在兴奋状态,而是要引导他们加深对周围事件的理解。
原则八,为学生设置的学习项目以及教师的职前教育和专业发展,都应该与为达到原则三所需要的教与学的方法保持一致。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经历探究过程和获得意义的过程,教师的教育课程也应该包括各种类型的科学探究,反思在探究活动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关于科学的概念,教师提供的条件和扮演的角色。
原则九,评测在科学教育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测,还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总结性评测,都必须考虑到所有的目标。教师要保证提供的学习活动对发展概念和能力的适当挑战性。有助于学习的评测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
原则十,为了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学校的科学项目应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并需要社会其他力量包括科学家的参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教师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合作会使学生受益,教师之间分享彼此不同的经验和专长,咨询科学家,从当地获得有关科学应用的知识,或者参与社区中有关科学的活动,所有的教师也将从中受益。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