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14 10:58:24
科学教育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一方面要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创造精神,塑造“创造型教师”的新形象;另一方面要给予幼儿语言表达与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 科学教育;科学探究;创新意识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领域,由此作为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之一的幼儿科学教育开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及创新意识培养中担负起重要的职责。幼儿科学教育是全民科学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和基础环节,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值得指出的是,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鼓励和支持探究。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科学探究的环节,精心设计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
一、幼儿科学教育对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价值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与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其具体目标包括: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活动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完善,通过科学教育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能够为幼儿以后接受学校科学教育乃至终生酷爱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幼儿创新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追求。创新的含义就是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或改变旧的东西。创新意识指人们根据社会生活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与依据,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发展与表现的心理前提。[1]
(三)科学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契合点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真理,而探究活动本身指向的就是未知世界,要获得对未知世界的认知,必然要求探究者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调动自身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并具有相应的意向和设想,也就是要求探究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由此看来,科学探究活动和个体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通过对幼儿实施恰当的、适宜的科学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意识与创造性能力的发展。而当幼儿具备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时,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就越容易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吸引幼儿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也就越容易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二、如何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创造精神,塑造“创造型教师”的新形象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不仅不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叶澜教授就曾指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2]可见,教师必须是具有创造性才能和创造意识的人,教师在科学教育中的创造性表现和创造性行为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教师只有潜心钻研创造理论,不断地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去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多惟书,惟权威,因而在对待幼儿时,多采用求同、规范、服从和谨慎的态度,不允许幼儿冒险、越轨、标新立异,致使幼儿墨守成规、唯唯诺诺。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