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14 14:20:57
支持幼儿回忆游戏经验,体验陈述和补充两种交谈策略。针对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在集体评价时可以组织幼儿以单个或小组的形式到小朋友面前陈述自己的游戏经验,孩子们既锻炼了表达,又学会了补充他人谈话,甚至还能与小朋友、老师进行一问一答,提高传递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组织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谈话活动,感受肯定、否定、质疑等不同的交谈策略。学习初步的辩论。教师组织评价的重要作用是把个别幼儿的游戏经验分享给全班幼儿,同时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支持幼儿相互质疑,如,“角色不够怎么办”“材料不够可以怎么做”“这个方法你同意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种交谈既是思维的碰撞也是语言交往模式的碰撞,孩子们体验了肯定、否定或者在一定规则下的争辩,丰富了语言交谈的策略。
引入沟通话题,帮助幼儿感受丰富的交谈技巧。在评价环节,除了讨论与表演有关的话题外,教师也会针对观察到的沟通问题与幼儿讨论。比如,在大班表演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一位幼儿出现了背台,另外两名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反复大声提醒,导致那名幼儿在游戏中失去了兴趣。教师在表演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在演出过程中怎样提醒同伴更合适。孩子们提出了角色下场之后再说、场上用眼神提示、小声交流和小动作提醒等方式,从而发展了幼儿适应不同场景的沟通能力。
搭建分享平台,引导幼儿学习采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语气进行口语交流。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演出水平,老师在评价环节经常会采用“角色大比拼”的游戏鼓励小朋友交流。如几个小朋友都表现《三只小猪》中狼如何对小猪说话,让大家看看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有什么不同,从而支持幼儿分享表演经验,提升口语交流的生动性。
三、支持创造性表演活动,鼓励幼儿建构个性化的语言经验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信息交互作用而逐步获得的。每个孩子建构语言的过程和方式都不尽相同,我们在表演游戏的延伸环节中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的各种信息,支持他们将个人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游戏过程中,创造性地进行故事表演活动。
(一)捕捉现场契机——留住幼儿创造性表演的火花
当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到延伸阶段之后,幼儿会自发地根据游戏现场的变化和参演角色的改变对自己熟悉的剧本进行一些改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能敏感地捕捉到变化,运用适宜策略支持幼儿提升经验。
适时引导,将幼儿的无意模仿转变为有意识的创造。孩子们的创造和成人一样,灵感转瞬即逝。如何让灵感常来光顾呢?这需要教师敏锐地观察和及时有效地引导。在中班《小熊请客》的表演游戏中,扮演狐狸的幼儿突然模仿起班上怀孕的老师,把兔子玩偶塞到衣服里演怀孕的狐狸,但台词没有变化。此时,教师及时带领幼儿思考、讨论:怎么让小朋友知道狐狸妈妈肚子里有宝宝了?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更像怀孕的狐狸妈妈?孩子们想出了“我饿着没关系,不能让小宝宝饿着啊”“我都有小宝宝了,不信你们摸摸,就带我去吧”等丰富的台词,把一个已经玩熟了的表演剧目推向了新的高潮。
促进分享,将个体经验转变成有益的集体经验。在幼儿游戏开展的过程中,老师在观察的同时经常拿着DV和录音笔将孩子们的精彩语言录制下来,与其他幼儿进行分享、讨论,在共鸣中迸发新的创作火花。例如,在《鸭妈妈找蛋》的故事中,当女生扮演牛大叔时,孩子们因为觉得叫着别扭,主动改为了牛大姐。教师将这一改变录下来播放给大家听,通过集体讨论,孩子们自己发现和总结出:男生演鸡大姐时要改为“鸡爸爸”“鸡大叔”“鸡爷爷”,女生演牛大叔时要改为“牛姥姥”“牛姑姑”“牛舅妈”等,从而比较出了按照男性和女性进行归类的称呼,使得表演呈现出妙趣横生的新局面。
(二)融人个体经验——支持幼儿广泛创新表演形式
为了促进幼儿更加广泛地对文学语言进行吸收和创造,老师们采取了丰富的策略,帮助幼儿将生活经验、文学经验融入表演活动中。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