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正文

儿童的画与话——幼儿绘画作品分析

来源: 2018-09-17 13:39:47

说两句

儿童的画与话——幼儿绘画作品分析

  儿童绘画中的两种语言

  儿童从婴儿期就开始了绘画,他们在纸上肆意涂抹,并伴随咿咿呀呀的言语和笑声。绘画是儿童的印记,是他们展现内心世界的工具,即便是那些我们无法看懂的涂鸦符号、随意的波浪线、杂乱无章的圆圈,都可能是他们的内心独白和思想投影。在绘画的过程中,儿童不只是安静地进行涂鸦创作,事实上,儿童在画画时总是不会安静,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边画边自言自语,或是和同伴、老师交流,借此来诠释自己的作品,诠释自己的经历。所以儿童的绘画过程实际上是一系列符号交织互动的过程,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合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这两种“语言”应该被视为一个整合的单位。

  (一)语言与绘画的动态表演

  案例1

  教师:“下雨了,路上有好多行人,我们一起画打着雨伞的人好吗?”

  儿童:“那我画小妹妹”,先画了一个圆圈,在圆圈上面画了长方形,“这是脖子”,接着画了一个点,“这是脚”,又在圆圈下面加了几个点,“眼睛、鼻子、嘴”。(顺序是由圆开始画上面的脖子和脚,最后画圆圈下的三点表示五官)

  教师:“你的小妹妹为什么是头在下面,脚在上面?”

  儿童:“这是小妹妹在打着伞跳舞。跳舞的时候头可能会在下面,(用身体作示范)她在翻跟头。”

  绘画语言和口头语言是儿童交流的工具,其目的都是用来“表意”的,美术在尚不识字和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完全的儿童中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尤其是儿童的绘画能够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成为儿童表达的工具,儿童通过绘画描写他们的经验和想象。儿童的美术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背离真实比例的。受限于他们身体和技能的发展水平,儿童无法准确地用艺术符号表达他们完整的想法和观点,在儿童画面中的某一个符号可能是代表一只鸟,或一只鸟的飞行路径,一个标志可以表示一只动物,一个人,一个物体,一个数字,一种运动的轨迹,声音或一系列其他含义。这些含义有时必须要借助儿童的口头语言,因此需要结合口头语言的描述,才能更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和传递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这幅画如果只看最终呈现的画作,我们无法理解画面上奇怪的艺术符号,儿童如果不加以解释,几乎没有人能看得出这是一个跳舞的小妹妹,甚至根本看不出画面中有人。但通过观察儿童的绘画过程,倾听儿童在整个过程中用语言对作品的形象的诠释,会觉得眼前真的出现了一位会跳舞的小女孩,她正在空翻,画面人物的正脸代表小女孩翻上来的某一刻。儿童用一种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了人物空翻的一个连续镜头,最后画出人物的表情,正如我们观看杂技演员翻跟头时最后才会看到演员的脸。这些只有观察儿童作画的顺序和倾听儿童的语言描述才能够体会到。与艺术家不同的是,儿童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某一阶段,而更多的是将自己所经历的像制作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地记录下来。

  儿童通过语言和艺术形象这两种符号生动地表演了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在儿童的眼中,绘画并不完全是最后呈现的那张画稿,而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说绘画是一种静态的艺术,那么儿童的绘画更像是电影,是一种动态的艺术。

  (二)语言与绘画的节奏游戏

  案例2

  儿童:“我要画乌云(将色盘中的所有颜色都蘸取了一些,在调色盘上搅),好,都蘸了,拌一拌(在调色盘中搅拌),画一个雷(在纸上横向涂抹),再画闪电(又开始横向涂抹),打雷啦,咔嚓、咔嚓……再来画闪电,闪电是亮亮的(用黄色纵向涂抹)。看,亮了(再用棕色全部涂抹了),雨要停了,待会儿就会出现彩虹了,你看闪电没有了。蓝蓝的日子要出现了。”

  儿童绘画过程伴随的言语并不只是与画面上的物体一一对应,有时扩展了画面上看不到的一些内容,有时儿童也会用声音和画笔进行一场游戏。案例中儿童在画纸上有力地横向涂抹,这种简单而有韵律的动作给予儿童说话的灵感,“咔嚓、咔嚓……”咔嚓声正是笔与画纸摩擦的声音,儿童用这种声音做雷声的配音,而在这种背景声音下儿童的涂抹变得更具力度和节奏感。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用声音、动作、画面三位一体生动淋漓地展现了一个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场景。儿童以游戏的态度参与绘画,用游戏化的语言结合绘画时的动作、艺术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副立体、生动的画面。

  (三)语言与绘画的审美想象

  案例3

  儿童:“这是孔雀唱歌的声音”(在画完孔雀身体后用黄色的笔在纸的左边点了几点),“歌声是彩色的”(换了红色重叠地点在黄色点上)。

  教师:“为什么歌声是彩色的?”

  儿童:“因为歌声很美妙。”

  这幅画通过儿童的语言解释,我们了解了幼儿在用丰富的色点表现孔雀的歌声。笔者曾经让成人猜猜这些红黄色的小点点是什么,有猜是孔雀在吃米、树叶、吸引孔雀的花瓣等,但没有一个人猜出这是孔雀的歌声。可以看出,成人在对绘画进行解释的时候,喜欢将绘画的符号语言与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一一对应。成人的认知中,画面上的艺术符号一定是要表现可见可触摸的客观事物,这也体现在,很多成人评价儿童绘画时经常喜欢用“像不像”这样的评价标准。但儿童绘画本身,是儿童借由色彩、形象和线条与世界交互感应的过程,儿童用画表现对事物的知觉和感受,画中明亮的色彩、有节奏的点给人的审美感受是美妙、温暖和生动的,这样的审美感受正与歌声给人的美妙感受相契合,从最初黄色点的节奏和韵律给予儿童灵感将其视为歌声,歌声的美妙又使幼儿选择用更多颜色的点进行聚合跌散。

  (三)语言与绘画的相互转化

  绘画和语言是交互、并行和相互转化的过程。有时语言引导绘画,用语言表达的意图被转化成图;有时绘画影响语言,绘图意向转化为语言;有时,这些过程显然是并发的。

  案例4

  儿童:“我要画一个梨” (用黄色画了一个小圈……画了一条线代表梨柄,看了看,又在圈的外面多加了几条线),“这是一只小蜜蜂”。于是她所画的梨就变成了小蜜蜂。之后,整幅画变成了蜜蜂的故事。

  儿童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头脑中的印象来绘画的,这种以想象为基础的绘画常常会发生骤变,画面上出现的形象刺激儿童的视觉和头脑中的审美意象,儿童从类似的意象中汲取灵感,这个意象藉由儿童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并成为一次新的绘画主题的源泉。儿童的绘画是知觉、感受和制作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不是按照原有的计划进行的,而是将自己的构思与表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以致于最后的作品与预先计划的不一致。

  (四)语言与绘画相互呼应

  案例5

  儿童:“我去过游泳馆。”

  教师:“你能给我看看游泳馆是什么样的吗?可以带我去参观吗?”

  儿童:“游泳馆是很大的,看,很大、很大(用蓝色画下大大的一个椭圆,几乎占满了整张纸)。水是蓝色的(画一条波浪线)。”

  教师:“游泳馆还有什么?”

  儿童:“还有水滑梯(用红色在右边画了一个矩形),还有小孩(将分散的点画在了圆圈内)。”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