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19 16:22:09
民间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初探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自主性是游戏的主要特征。自幼儿园开展市级重点课题《幼儿园民间游戏新探索》的研究以来,如何贯彻《纲要》精神,如何发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是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经常思考与着力研究的重点。在市教研室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从全方位的角度来看待幼儿对游戏的自主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使孩子们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感体验,引导幼儿成为民间游戏的主人。
关注民间游戏的多样性,引导幼儿自主体验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玩法各式各样,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每一种民间游戏都有其独特的功能,都能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进行自主体验与感受,获得愉悦。我们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及实施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将民间游戏按照五大领域进行分类,如健康类(体育类)有钻山洞、拍山墙、老狼老狼几点了、猎人抓小兔、鱼和虾;语言类有猜蒙、摸箱子、传话、老鼠笼、两只小蜜蜂;社会类有猜头领、小蜘蛛、地雷;科学类有弹球、弄手影、打陀螺、选将军、吹泡泡;艺术类有网小鱼、找朋友、击鼓传花等等。
如小班艺术类民间游戏“找朋友”,我们在游戏中增加了幼儿自选动物头饰的情节,并配上相应的音乐与歌曲,邀请者根据自己所选头饰的角色表演动作邀请朋友,使这个古老的游戏增添了许多乐趣,吸引孩子们自主参与游戏。
又如中班语言类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月开”,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都能成为主体,并且玩出新花样,教师有意提供了桃花、桂花等胸饰,既拓展了幼儿认识多种花卉的途径,又增添了游戏的情趣。孩子们可以自愿选择当“荷花”“桃花”或“桂花”,游戏中的对话也因花卉的变化而变化。“荷花荷花几月开”的游戏渐渐演变成“×花×花几月开”。
关注民间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幼儿主动参与
通过前期的家长问卷,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家长们对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记忆深刻,如“打瓦片”“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捉迷藏”等。为什么家长对这些儿时的游戏会有如此深刻的记忆?其原因就是民间游戏特有的民俗趣味,那些有趣的儿歌与口令,简单易学的游戏规则,使游戏者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和趣味。
针对课题研究目标与重点,我们从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入手,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组织开展游戏,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民间游戏中来。如小班民间游戏“小兔和狼”,我们用KT板和纸盒做成立体的草丛,将整个活动场地布置成一大片草地的游戏环境。游戏一开始,小兔们跟着兔妈妈边念儿歌边做双脚齐跳动作,来到草地上吃草。真实的游戏情境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孩子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都把自己当成是真的小兔子,完全融入到游戏之中。这个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刻,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的时刻。就连好动的、调皮的幼儿都能自主地参与到游戏中来。
关注民间游戏的规则性,增强幼儿自我约束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民间游戏大多以体育锻炼活动为主,通过游戏练习走、跑、跳、投、平衡、钻、爬等一些基本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游戏规则是游戏开展安全有序的重要保障。只有孩子们在游戏中遵守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发展。
如大班民间游戏“夹粽子”,游戏目标为:发展幼儿手腕小肌肉群,不断提高其手部力量;发展幼儿的走、平衡等基本动作。为了使游戏更有趣,由老师和孩子们商定后共同在场地上创设了游戏场景:用各种颜料瓶摆成了一条彩色的树林,平衡木当做小桥。最初的游戏规则是:必须要夹住“粽子”从起点回到终点。在游戏中,有的孩子为了能够较快地完成任务,就会不遵守游戏规则,“粽子”夹不住就用手托,孩子们往往会因此而争吵起来,导致游戏无法进行下去。于是,我们就“如何遵守游戏规则”这一问题引导孩子共同讨论。
师:有的小朋友在游戏中不能很好地遵守游戏规则,你们说,怎么办?
幼1:××小朋友不是故意的,不夹也没关系。
幼2:我们的游戏就是夹粽子,不夹怎么玩?
幼3: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小鸡被捉到时,就少玩一次游戏,夹不住掉下来,就让他少玩一次。
讨论的结果,大家形成了新增一条游戏规则的共识:在游戏中,掉下“粽子”的小朋友就停止一次游戏。
“孩子在前,教师在后”,这是我们一贯秉承的理念。从最初的游戏规则建立、碰到困难集体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我们都让孩子参与其中,使孩子们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主体地位。游戏规则是孩子们根据游戏需要而制定的,孩子们自我约束的能力明显增强,都愿意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少了,孩子间的争吵也就少了,游戏又能很好地开展下去了。
关注民间游戏的合作性,促进幼儿互动体验
从年级组平行研究的状况来看,不管是小班的民间游戏还是中大班的民间游戏,如拉绳、翻翻乐、推小车、迈十步等,游戏基本都在两三个幼儿或更多的幼儿之间展开,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整个游戏。这自然引发了不同主体间的自主互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不同的互动体验。
如小班民间游戏“躲猫猫”,我们巧妙地运用了幼儿园的大型木质器械的自身结构,引导小猫们煞有其事地躲藏起来:“今天天气真正好,我们一起躲猫猫,123躲躲好,一会妈妈就来找!”当儿歌念到“123躲躲好”时,“小猫”们开心地躲起来,等待“猫妈妈”来找。在游戏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合作方式,我们不断变化游戏角色进行游戏:先由老师做猫妈妈、幼儿做小猫,再由个别幼儿做猫妈妈、其他人做小猫,最后由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交流:“你躲在哪里?”“你是在哪儿被妈妈找到的?”“我躲在滑梯后面”,“我躲在大树旁”,“我躲在圆筒里……”在游戏中,能力强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对方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会说出一定的方位词,如上下、里外等等;能力弱的孩子在其他孩子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乐于与他人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在民间游戏中,我们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自由选择游戏角色、大胆在游戏中进行交流,充分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让民间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快乐之源。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让民间游戏发挥出其更大的教育价值。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