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20 10:36:29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体系的再认识
计算是幼儿数学教育目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幼儿园阶段的计算目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二是准确计算。以往我们的数学教育实践过多地关注了如何让幼儿进行准确计算,但在学前阶段,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主要任务,也是准确计算的基础。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即从动作水平(借助实物操作进行加减运算)、表象水平(借助具体情境进行加减运算)逐步发展到概念水平(直接运用抽象符号进行加减运算)。相对应的,计算活动也应该循序渐进,贯穿整个幼儿阶段,而不应该集中在大班完成计算训练。下面我们围绕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讨论开展计算活动的重点与指导方法。
3岁左右:通过说唱儿歌的方式体验“增加”和“减少”
3岁左右的幼儿可以通过说唱数字儿歌、讲故事,或者在游戏情境中正数、倒数,以体验“增加”和“减少”的含义。比如教师引导幼儿边说儿歌《猴子和鳄鱼》,边做手指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量的递减:
5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一只手5指张开,左右摇摆表示5只猴子荡秋千)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另一只手4指并拢和大拇指一分一合,表示鳄鱼嘴巴一张一合)
啊呜!啊呜!啊呜!(1只猴子被鳄鱼吃掉,表示猴子的那只手藏起1根手指)
4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呜!啊呜!啊呜! (同上)
1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手握成拳,表示没有猴子了)
在手指游戏中并不要求幼儿进行加减运算,但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到了数量的“多1”或“少1”,获得了加减法的初步经验。
4岁左右:利用操作材料和故事情境,理解、创编并解决数字故事
4岁左右的幼儿已经有初步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他们能够凭借生活经验和熟悉的情境产生积极的表象活动,使问题得到正确解答。这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减运算,但可以看出数字故事在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