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20 10:50:17
第一,不能按照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在将玩具按照图形分类时,幼儿没有按照形状进行分类,而是把串珠都放在了一起,插片都放在了一起。第二,不能按照形状进行完全归类,会受玩具本身属性的干扰。幼儿会将串珠中圆形的串珠放在一堆,把插片中圆形的插片放在一堆,而没有把这些圆形的玩具都放在一起。第三,能够将具有一样图形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但是,所有的物品都在一堆中,类与类之间没有界限。幼儿将所有的玩具都放在了一起,圆形的串珠和插片是挨在一起的,正方形的串珠和插片是挨在一起的,但是这两类玩具间没有明显的空隙。第四,能够将物品按照一样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且类与类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幼儿将圆形的玩具都放在了一起,正方形的玩具都放在了一起,并且在两堆中间隔了一段距离。
如果出现了第一种表现——幼儿没有按照图形分类,我们应首先分析幼儿前期的图形感知经验是否丰富,是不是参与了前面感知图形的活动,在前面幼儿活动中表现如何。如果幼儿不能按照图形正确分类,那么说明图形感知的经验还是不够的。其次,这些表现差异还来源于幼儿对集合概念的认识以及知觉属性的影响。我们应当注意到,幼儿集合概念和类概念的发展也会影响他的这个分类任务。3~4岁幼儿应该逐步能够感知到集合的界限,对集合概念不太清楚的幼儿就会出现第三种表现——把物品放一堆的情况。在活动中,班上40%的幼儿在分类的时候有明显的界限。
另外,在幼儿刚开始建立类概念的阶段,容易受到知觉属性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分类时很容易受到物体本身颜色、自身属性的影响。特别是在图形认知概念刚开始建构,还不稳定的时候,会出现前后分类标准不一致的现象。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会受到玩具本身作用的影响,将串珠和插片分开放置,而忘了自己要按照图形分类的标准,因此无法进行完全的归类。
“教”: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幼儿,应该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对于集合概念还不太清晰、分不出类的幼儿,我们可以利用照片分享的形式帮助幼儿建立集合的概念。教师可以将幼儿的分类结果用相机记录下来,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与其他幼儿分享。幼儿可以看到同伴分类的结果,学习别人分类的经验。特别是对于没有分出界限的幼儿,教师可以用笔圈出他们分的每一类,帮助幼儿建立它们是一类的概念,每一类和每一类要分开的意识,然后让幼儿再去反复分类操作,逐步建立集合的概念。
小班幼儿无法避免知觉属性对分类的影响,我们一方面要继续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加深对图形的感知,另一方面要在分类操作的时候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通过不断提问提醒幼儿统一的分类标准,可以这样向幼儿提出问题:“你是按什么分的?”“它们有一样的形状吗?”“它们可以放在一起吗?”同时,向幼儿强调一样形状的要放在一起,来提醒幼儿统一的分类标准,帮助幼儿降低其他知觉属性对分类的影响。
“分一分”活动是幼儿对所积累的图形经验进行自我总结的一个阶段,也是图形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幼儿能够在这个活动中表现良好,那么说明他对图形概念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几何图形认知是幼儿数学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幼儿以后有关的数学认知能力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总结出幼儿“学”的规律,据此研究如何有效地“教”。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