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20 13:13:20
1.具有较为丰富的操作内容
有些数学内容可以为幼儿的探索提供丰富的操作内容,如果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幼儿就可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探索蕴涵于其中的数学知识和数量关系,亲自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如大班“数的组成”教学,每一个数都包含着多组组成形式。这些组成形式可以让幼儿亲自去探索和发现,也只有让幼儿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才能为幼儿所理解并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具有不确定性的操作内容
探索的方向指向的是未知、不确定性的数学内容适合于采用探索性的操作形式。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索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经验和兴趣,与环境产生积极的互动,从而感知、发现环境中的数学关系和空间形式,获得多样化的探索结果,体验探索的乐趣,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例如,中大班要求幼儿用几何图形拼图,由于该内容具有较明显的灵活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就可以采用探索性的操作形式,让幼儿拼出各种各样图案。可以是单个的、多个的;可以是有情节的、没有情节的;可以有主题的、没有主题的,等等。
3.具有多样性操作方法的内容
数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往往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操作方法去不断感知和探索,才能理解其中所蕴涵的基本内涵和思想,因此,适合采用探索性的操作形式,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尝试、去操作、去分析,在此过程中,获得多样化的探索办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方法,促进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如在“比较数量的多少”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三排数量分别是2、3和4的物体,然后要求幼儿想办法使三排物体的数量一样多。面对这一问题,幼儿就可以想出多样化的解决办法。有在数量为3和4的两排物体中分别拿掉1个和2个物体,使每一排物体的数量分别都是2的办法;有在数量为2的一排物体中增加1,而在数量为4的一排物体中拿掉1,使每一排物体的数量分别都是3的办法;有在数量为2和3的两排物体中分别增加2个和1个物体,使每一排物体的数量分别都是4的办法;还有在三排物体中分别增加3、2和1个物体,使每一排物体的数量分别都是5的办法,等等。
4.具备一定探索基础的内容
逻辑性是数学的一大特点。严格意义上讲,大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以前面知识的学习为基础的。这一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很多数学内容都可以采用探索性的操作形式。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出探索和操作要求,让幼儿充分地进行探索性的操作,从而感知数学经验,获得对蕴涵于事物数量关系的认识。例如大班“认识单双数”的教学活动,由于幼儿已学会了两个两个数的技能,因此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可以提供材料,向幼儿提出探索性的操作要求:“两个两个地数,看看会发现什么?”幼儿通过亲自操作,感知了有些数两个两个数的结果是“没有剩余”,有些数数的结果是“还剩下1个”的经验。
三、两种操作形式的关系
验证性操作和探索性操作是以幼儿在操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程度的不同来划分的,是幼儿数学操作的两种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形式。辨证对待这两种形式,有利于发挥它们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功能,提高幼儿数学操作的效率。
1.两种操作形式的区别
首先,目的不同。探索性操作的目的是重新建构数学认知,发现和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在探索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验证性操作的目的是巩固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重复教师的操作过程和方法。其次,方向不同。探索性操作指向的是未知,操作的结果是幼儿不知道的,需要经过幼儿的亲自操作和探索,去发现存在于事物之中的数量关系。验证性操作指向的是已知,操作的结果是幼儿已经知道的,但尚未掌握,只是想借助幼儿的操作活动给予验证。再次,步骤不同。在探索性操作中,幼儿需要根据操作的内容和完成任务的不同,自己探索操作的步骤,因此,每个幼儿都有可能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操作步骤,步骤蕴涵着幼儿智慧的火花。在验证性操作中,幼儿是在教师已有的操作步骤上进行操作的,全体幼儿的操作步骤较为一致。最后,环境不同。探索性操作是在幼儿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失衡而追求新的平衡的不断建构的开放式环境中进行的。由于探索结果的未知,幼儿会产生热切期待般的探索态度,探索动力十足。验证性操作是在幼儿对操作结果已知的情况下进行的,操作的环境较为封闭。幼儿只要重复教师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操作缺少悬念,没有新意,因此,幼儿有可能对操作活动不重视,操作态度多有草率。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