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20 13:14:52
1.从大到小为小猴子排队。
2.将号码牌挂到相对应的火车车厢上去。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为第×个花盆种上花。
4.按下面的数字提示把小动物送回家。
这一次的活动,孩子对活动一开始的福娃动画非常感兴趣,过程中,老师将一个个割裂的环节串连成完整的、连续的情节,在情节的设计上环环相扣:运动员出场——跑步比赛——颁奖仪式——参观新房。情节中又设计了不同场景,在每一个场景都赋予孩子一定角色:在找座位的时候,孩子就是观众;在比赛的时候,孩子就是裁判;为运动员颁奖时,孩子就是颁奖嘉宾……让孩子感觉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从而自然地进入老师设计的情景中,步入下面的一个个环节。同时,教师在环节间的引导比较流畅,提问的设计也比较简洁,能体现情趣性,因而孩子在活动中自始至终兴致盎然。在孩子的操作材料中,融入蒙氏教具的特点——错误控制,在每一份材料上加上相应数量的小点,便于孩子在操作后进行自我检验,从中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和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设计中体现了教师对孩子内在发展的关注。但活动的容量仍然比较大,教师分配在每一个环节的时间较少,环节过渡时,还是有些急,没有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消化吸收”时间。拿电影来作比喻,这次活动就像是一部情节流畅的、平铺直叙的纪录片,内容丰富但平淡,没有高潮。
为此,我们对活动进行了再次修改。(活动过程略)
第三次的教学活动,徐老师对活动的容量进行了调整,对孩子感兴趣的“五福娃flash”没有一看即过,而是将五福娃的“全家福”定格下来,让孩子仔细看看、认认:谁是贝贝,谁是京京,并鼓励孩子和他们打招呼,藉此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引起孩子对五福娃——教学的主角的亲切感,为活动的展开铺垫温馨的氛围。将原来“运动员”入场的环节删去,在跑步比赛的环节里,她设计了几次定格的画面,让孩子观察五福娃在跑步过程中的名次情况及位置变化,让他们举起手中的数字牌来表示自己组福娃的名次,这样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了活动的高潮。此外,她还在“参观新房”的环节里增添了让画面出现再消失的小插曲,这样不仅增加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和观察力。第三次活动对容量进行的筛减,删去了“运动员”入场的环节,扩充了“跑步比赛”和“参观新房”的内容,体现了教育中的“留白”,让孩子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内化、去体悟。老师自己也对这次活动感到比较满意,孩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参与率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反应敏捷而准确,甚至呈现了自主学习情态。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教师设计活动方案时首先思考的问题有:1.要让孩子达成什么目标?通过哪些形式来落实活动目标?活动的价值在哪里?难点在哪里?2.采用哪些形式让活动的趣味性更强?出现问题怎么办?3.教具、学具如何设计?怎样讲解?如何评价孩子的表现?这些思考都是围绕着作为教师的“我"该怎么教,虽然以让孩子“乐学”为基础,但孩子的需要、个体差异、个体化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过程、情绪情感的体验历程等,更是需要关注的。因此,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让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活动,如何让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经验,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本课例给了我们三点启示,活动要有情趣,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要能让孩子体验成长感。
徐老师的三次教学,逐渐走近了孩子的需要:“一个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一个有情趣的、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一个有情趣的、孩子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一个有情趣的、孩子主动参与的、并能获得成功感的快乐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渐进,我们相信这样的课例研究会引导我们和更多的老师一起渐进,向着“让儿童发展自己”渐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