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20 13:27:10
充分发挥数学学具的价值
无论在低结构活动还是在高结构活动中,数学学具都能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主题背景下,教师应紧密结合主题要求,设计或合理利用数学学具,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学具的价值。数学学具“谁是领队”由5张卡片组成,这5张卡片上分别有5只站立着的猴子,它们动作相同,却有6个不同的外部特征:身高不同、胖瘦不同、尾巴长短不同、脚的大小不同、眼睛大小不同、帽子大小不同。 5只猴子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都能排在第一,如最高的猴子、最胖的猴子、尾巴最长的猴子、脚最大的猴子、眼睛最大的猴子、帽子最大的猴子。
发挥数学学具在低结构活动中的价值
幼儿甲打开操作盒,看到卡片上的猴子,高兴地拉着幼儿乙一起翻看卡片,边看边说“都是不一样的猴子,怎么玩?”这时教师进行提示:“仔细观察这些猴子,帮它们排排队。”幼儿甲指着有红点的卡说:“它是最高的。”幼儿乙看了看说:“黄点卡上的猴子最高。”说着将两张卡片摆放在一起“你看,比一比就是它高。”然后将黄点卡排在第一,紧接着将红点卡排在黄点卡的右边说“它是第二高的。”这时幼儿甲惊奇地说“这是最胖的。”说完就把绿点卡排在第三位,再将黑点卡、蓝点卡排在后面。
1.数学学具帮助幼儿获得相关数学经验
以上案例中,幼儿能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发现5只猴子高矮、胖瘦、帽子大小、尾巴长短的不同,较难发现脚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不同这两个细微的特征。活动中幼儿能听懂教师给卡片“排排队”的操作指令,按自己已有的排序经验,根据猴子的某一特征,通过目测比较的方法进行排序,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的排序经验。
2.数学学具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
由于5只猴子同时具有6种不同的外部特征,这给幼儿在按某一特征排序时带来很大干扰。由于中班幼儿思维稳定性不强,所以排序时他们往往会先按某一种特征排序,排了2~3个之后又会按另一种特征排序。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经过一段时间后都能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根据猴子的某一种明显特征进行排序。在为同时具有多种特征的物体排序时,幼儿的最大困难是,按照某一特征进行排序时,要同时排除其他特征的干扰。
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情境性的集体活动“谁是领队”,运用该学具进行多次差异排序,和幼儿一起解决低结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显然,该学具充分发挥了在低结构活动中的价值,帮助教师从低结构活动起步去设计高结构活动。
发挥数学学具在高结构活动中的价值
1.依据数学学具的多功能性制订教学目标
数学学具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谁是领队”这套学具本身具有多种排序的功能,即不经教师提示,幼儿也能借助学具暗示的差异进行多次排序。如运用猴子的身高差异,按高矮排序;运用猴子的胖瘦差异,按胖瘦排序等。
排序活动需要幼儿反复观察、多次操作,提供具有多功能性的学具才能避免枯燥单一的练习,帮助教师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依据该学具的功能特点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感知猴子的不同特征,能认定某一特征排除干扰,进行多次差异排序。
2.利用数学学具的外显特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应清晰地把握数学学具在每个环节发挥的作用,一步步挖掘数学学具的功能,提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环节一:为5只猴子取名
该套数学学具的多种外显特征是需要幼儿进行充分观察才能发现的,所以活动一开始,教师请幼儿为猴子取名,目的在于让幼儿充分观察猴子身上的特征,包括明显特征与细微特征,如高高、胖胖、长长、大脚、大帽子、大眼睛。为猴子取名后,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初步感知每只猴子身上最明显的特征,另一方面便于幼儿在操作排序后用语言进行描述交流。
环节二:高高(或胖胖)来当领队
当幼儿带着问题“谁是领队”进入活动后,他们最容易发现的就是“高高(或胖胖)来当领队",因为高和胖是该套数学学具的明显特征。于是,教师和幼儿开始第一次排序,活动中引导幼儿表述5只猴子的身高特征,即“最高、矮了、矮一点、再矮一点、最矮”,幼儿一致认同“高高可以当领队,排在第一”。
环节三:我来当领队
有了以上集体排序的经验,幼儿继续带着问题展开初次尝试。教师在巡回指导中,根据幼儿的发展差异,提出不同的探索要求,有的是根据学具的明显特征进行差异排序,有的是根据学具的细微特征进行差异排序。这一环节最关键的还是探索后的交流分享,将幼儿的排序结果一一呈现在集体面前,一来便于幼儿在交流中学习表述序列的变化,二来让幼儿在分享中初步感知“其实每只猴子都能当领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