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21 10:04:26
融思维教育于幼儿美术活动中
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表明,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对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思维教育的图形、语义、行为等方面的目标渗透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理解力、判断力、创造性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1.利用绘画活动帮助幼儿理解空间关系,提高幼儿对图形转换与图形关系的理解能力
图形转换认知就是把已发现、了解、识别的图形信息,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图形信息,或者从另一个视角重新认识已知的图形信息。图形转换认知能力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基础能力,教师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应注意为幼儿提供转换认知的机会。如教师在引导幼儿画一个花瓶的时候,可以突破以往仅从正面一个角度来画的方式,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分别选择正面、背面、侧面、俯瞰等角度来画花瓶,在绘画完成后,再让幼儿观察不同角度画出来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帮助幼儿学会不受角度变化的影响来认识事物,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物体的空间守恒性。
美术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图形关系,教师可利用这些图形信息,发展幼儿对图形关系的理解能力。如在绘画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在构图方面较为随意,画面内容多是罗列的形式随意摆放,看上去缺乏空间感,这与幼儿对图形关系的认知能力发展有关,幼儿还不能很好地理解空间中的各种关系,如上下、前后、里外等。教师在尊重幼儿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特点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绘画作品中图案的布局和构图特点,及时捕捉和发现幼儿尚未掌握或尚不清楚的图形关系,然后有重点地去引导幼儿进行练习。如中班幼儿的作品《周末》,画面中描绘了幼儿周末外出看到的事物,画中有飞机、救护车、小女孩、小房子,但是各个物体完全是无空间感的罗列,幼儿并没有认识到“小女孩站在路旁,救护车在路上面开,小房子在飞机下方,飞机在天空中飞”。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开展绘画活动,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其中的位置关系“旁边、上方、下方、上面”,即便幼儿还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这些位置关系,但教师可给幼儿提供实践机会,让幼儿在图形层面上通过图画作品表现出来。
2.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对图形信息进行观察与判断,发展幼儿的图形评价能力
幼儿的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图形信息,幼儿需要经常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和评价。在美术欣赏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对画面信息进行观察、判断,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如毕加素的作品《梦》和《哭泣的女子》,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幼儿对两幅作品的颜色、线条、人物表情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和判断,从而体验画面所传递的快乐与不快乐的两种感觉。
而通过对作品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的比较,可以提高幼儿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和判断能力。如在蒙克作品《呐喊》的欣赏活动中,画家表现同样的形式、内容、情绪,却用了木刻、蛋彩画的表现手法,教师可引导幼儿比较同类作品,感受不同表现手法带来的视觉效果。又如,教师在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绘画工具的使用效果时,可以将彩笔画、水粉画、水墨画等图画作品对比呈现,让幼儿去观察、评价其效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样,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色彩的使用特点,教师可让幼儿观察和对比同一作品的不同着色特点,从而判断哪种颜色更加适宜。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幼儿的图形评价能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