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绘画教育论文 > 正文

简析幼儿绘画的再现性与表现性(2)

来源: 2018-09-21 10:13:51

说两句


  幼儿绘画描绘某些特定事物时并不一定需要此事物出现在他眼前,他多半是在画记忆、画印象,甚至画想象。孩子画了“有翅膀的妈妈”,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再现”!

  幼儿绘画“动物也过圣诞节”的内容很夸张。拟人化动物,也是幼儿绘画中极其常见的理想化“再现”。

  关于幼儿绘画的色彩处理。此说“处理”,仅是借用成人的行为动词。因为这里所说的幼儿绘画色彩,是指看到幼儿绘画的结果,而非指幼儿择色的欲望与动机。幼儿一般多画事物的固有色,如画太阳,非红即黄;画天地,或蓝或绿。这是幼儿绘画的再现性;幼儿画画用色非此即彼,往往并不在意色彩的微妙过渡,也不管色彩是否真是如图所示,这也是幼儿绘画体现出的“表现性”。

  幼儿通过美术活动显示他们在“表达”。“表达”不等同于“表现”。后者往往需要作者具备更多的主观意识。我们有时能从幼儿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画面流露出的抽象美,例如疏密感与节奏感等等。但这,这些抽象美只是成人的联想与感悟,而并非幼儿的刻意所为。因为幼儿绘画所体现的表现性多半不是作者的主观意愿,所以笔者本文给“表现性”加以引号。

  从根本上说,幼儿往往是愿意把事物画“相像”的,只是通常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画得“像不像”而已。主观意愿的再现性与客观效果表现性,这就是幼儿绘画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相互关系。对于幼儿绘画的“再现性”与“表现性”,我们更应该重视后者。

  如果说幼儿绘画的再现性是普遍的必然,那么幼儿绘画的表现性则是灵光闪现的偶然。颇具个性的偶然美,因出自不经意而显其珍贵。

  “表现性”使幼儿绘画不经意流露出的有别于成人的稚拙感与抽象美,我们可以将之视作“游戏性的装饰美”。通观幼儿的日常口语、肢体语汇及其行为习惯……时时彰显出一定程度的夸张变形,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倍加可爱。

  作为成人,我们既要尊重幼儿绘画“不拘一格”地自由表达他们眼中的世界,更应呵护并注意激发幼儿绘画表现性背后蕴含的自信心。

  幼儿在长成为少年的过程中,眼界不断开阔。脱离幼儿年龄段以后的绘画,似乎比幼儿绘画多了一些见识“深度”。但往往作者此阶段更加在乎是否“相像”,却又“眼高手低”。因此,很多少年画作趋于理性再现的同时,却普遍缺乏了幼儿绘画具有的视觉冲击力。这恰恰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有些遗憾。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