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21 10:19:02
方式三:特定事物的细致体验
对于大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感受,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在绘画中很容易将自己的这些认识进行固定的表现,形成模式化的表现风格。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体验时,要灵活地选择特定的事物,将孩子带入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完善和丰富孩子的认识,使孩子在表现时能够实现对自我的突破。
例如,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在孩子中进行《美丽的树干》的体验活动,利用幼儿园大树多的条件,将孩子带入这个真实的情景中,引导孩子观察树干的色彩、形状,树皮的粗糙、软硬程度等等。在未进行体验之前,孩子对树干色彩的认识就是“灰色、黑色、咖啡色”等等的笼统印象。体验之后,从孩子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孩子对树干的认识丰富了,有部分孩子甚至表现出了树干上青苔的色彩,有些孩子通过画笔的变化表现出了树皮粗糙和光滑的感觉。
三、支持孩子将体验表现出来
从体验到幼儿的自主表现之间有一段距离,需要教师巧妙地架设桥梁,帮助幼儿自主表现。
桥梁一:梳理经验
在体验中,幼儿获得的感受比较零散而不全面,这就需要对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在对这些经验的梳理中我们需要把握的原则是,要与幼儿的表现水平相联系,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自我表现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关于表情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从引发孩子的开心情绪,到引导孩子观察脸部开心的特征,到欣赏开心的图片, 由浅入深, 由直观到符号,一步步对孩子的经验进行引导和梳理,使孩子最终形成完整的经验。
桥梁二:技能渗透
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孩子会碰到许多美术活动中的技术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呢?这就需要通过技能的巧妙介入,帮助孩子提升表现水平。
案例:技能渗透策略之一――难点解析
在关于运动会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绘画活动《我参加的运动项目》。这个活动的技能要求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高的,不仅有动态的要求,而且还要画出单项运动的特点。在反复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决定采用单线人物绘画的方法,因为单线人物简约的线条能使孩子比较容易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解决绘画中的技能难点,使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慰宜.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陈爱娣,胡世红等.生活化的儿童美术[M].浙江大学出版社.
3.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师大出版社.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