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22 09:12:15
误区三:包办代替环境创设的“幼儿参与”
现象:由于幼儿年龄小,教师常常对幼儿的制作“不抱希望”,即便有放手锻炼培养孩子能力的想法,也总会觉得他们的速度慢、他们的制作“难看”,因为这样那样的担心和顾虑,无情地剥夺了幼儿一次次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从选题到制作一切由教师设计安排,大包大揽地包办了班级环境的创设,并为此加班加点。
问题透视:教师将环境创设作为教育教学以外的任务来完成,没有完全领会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同时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环境。其实,幼儿喜欢的不是教师费心费力制作的,而是那些在成人看来不像、不美、不起眼,但出自幼儿之手的作品。因为幼儿有着与成人不同的喜好、表达方式和欣赏标准,有强烈地被接纳的需要。因此,教师不应过多担心幼儿参与的效果不好,停留在形式上面,将环境创设纳入课程中,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与环境充分的互动。
调整策略:共同参与,有效互动,取代教师的艳压群芳
教师要学会适当地牵手,适当地放手,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与互动,凸显环境的提示、展示功能,呈现幼儿的学习结果,记录精彩时刻。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将教师从力不从心、分身无术的窘态中解脱出来,形成幼儿享受环境、开心发展,教师轻松应对的良性循环。
1.幼儿参与环境的设计与制作
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威为环境的使用者,而且应让他们成为环境的布置者和设计者。结合日常教学,与幼儿们商量讨论环境哪里需要布置、怎么布置等等,并且将幼儿日常的学习成果用于环境布置中。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利用筷子、雪花胶粒等拼摆各种图案,教师便引导幼儿将拼摆的图案用于班级展示墙的创设中。
2.开辟能与幼儿互动的专栏
专栏是较长时间围绕某个主题或事件等让幼儿与之互动的栏目。在创设专栏时,教师只需创设这个栏目的背景和提供展示、记录、互动的方式,能为师幼间、幼儿与环境间提供有效互动的平台,引发幼儿每天关注它。
“分享墙”:在“分享墙”中开辟每月话题、本周分享人员、下周预约人员、分享内容展示、分享明星评选等板块。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每月要分享的主题并展示;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将全班幼儿分别安排在一个月的四周中进行分享展示,并提前一周做好准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自己与同伴分享的内容;每天的餐前或离园前安排固定的十多分钟时间,让卜2位幼儿将自己展示在分享墙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随着每月话题的更换,孩子们既共享了来自同伴多元的信息资源,同时在轮流表达中,语言能力、表现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心情日记”:幼儿每天根据自己心情的变化插入相应的心情牌;用图画表示自己的“心情手记”。这样的栏目易于老师及时捕捉幼儿的情绪变化,根据实际情况教师采取沟通交流、疏导开通等方式帮助幼儿情绪表达和不良情绪的排遣。
总之,教师应改变观念,不片面追求热闹,去繁就简,改进创设环境行为,从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创设环境,同时不仅降低经济成本的投入,更重要的是也降低了教师时间成本的投入,真正从繁重的工中解脱出来。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