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22 09:55:45
环境与文化——走进孩子的生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着明确的表述:“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环境,一个可以支持幼儿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
片段一:某幼儿园环境观摩现场
我跟着老师们依次进入各个班级,大约四五十分钟的时间,走完了全园二十多个班级。从小班到大班,园部统一提供了深蓝色的KT板固定于教室门口的墙壁,用作主题墙的布置。每个班的环境布局大体相同:门口的主题墙,靠窗的自然角,评比栏,美术作品栏……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所完成的美工作品在室内贴得满满当当,甚至一直延伸到天花板。一些区域材料被统一放置在固定的区域柜里面,有心的老师,在柜上贴出了分类摆放材料的图文标志……这么多的班级,我仅仅看到了一个小班的娃娃家布置。
在随后的环境观摩交流中,有两位老师的班级环境介绍引起了我的深思。第一位老师在介绍中说:“环境是为孩子的学习服务的,所以,我把我班环境中孩子关注最多、最喜欢的布置作为亮点介绍给大家。同时,我也把我班的布置败笔呈现给大家,这布置精致的英语角,是我花了很多心思为孩子们设计布置的,却是我班孩子最不喜欢的一个地方。这值得我们反思:究竟怎样的环境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学习的环境?。”第二位老师说:“我喜欢实话实说,我们班的环境,很多都是为了这次观摩赶出来的,因为其他班都把教室贴满了,所以我也得用小朋友的作品把教室贴满。但在做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环境绝不是就这样把孩子的美工作品全部展示出来,环境的互动性该怎样体现?”两位老师的由衷之言,折射出老师对环境的认识和关注:环境,与幼儿的学习紧密相连。
看着各班整齐划一的环境布置,我也不由得困惑起来,眼前除了陈设的玩具与满墙贴满的幼儿作品,那些固定摆放的橱柜以及不允许有任何变化的活动安排和作息时间,令我有像在小学的错觉。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幼儿园成为幼儿生活与学习的“快乐之家”?我想,首要的问题,幼儿园管理者必须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课程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最大的差异,在于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小学以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而幼儿园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集体教学只占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笔者曾观摩过上海以及广东的一些幼儿园,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幼儿园活动室的面积绝对无法与农村幼儿园相比,但在他们的教室里,活动区角是最重要的环境设置。可以灵活移动用作隔断的矮柜、屏风或随时可以开合的布帘,为幼儿的交往合作区隔成有不同材料提供的功能活动区。有的空间仅供幼儿独处或一对一活动,有的则可以让孩子进行小组群交流,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倾听或被他人倾听……而活动区角内的材料提供,则多为低结构多功能的材料,目标指向不同发展层次,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体现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园所的文化内涵,而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管理者的教育导向和管理思路。如何引导教师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创设环境,确实是值得广大幼儿园管理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