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个案分析论文 > 正文

防拐教育为何总是事倍功半

来源: 2018-09-23 09:54:02

说两句

防拐教育为何总是事倍功半

  知识的复杂性与学习的情境性

  从认知与学习的角度分析,防拐教育的事倍功半,源自知识的复杂性和学习的情境性。

  防拐教育中所涉及的认知内容多而杂,仅幼儿对风险的判断这一点,就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内容:1.对不同空间所存在的风险类型的认识;2.对“陌生人”与“熟人”可能带来的不同风险类型的判断;3.对“权威他人”的识别;4.对是“礼物”还是“诱惑”的判断。这里所列举的还只是案例中的情景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而幼儿对风险的认识与判断,也只是防拐教育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要学习应对不同的情况。防拐教育中需要幼儿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并非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的概括性知识,幼儿也无法将其自然迁移到各种具体情境中。“防拐”的情境是具体而干变万化的,幼儿通过几次简单的关于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无法适应这种变化。通过一两次主题活动、几次情境表演,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感到“事倍功半”。

  斯皮罗(R.J.spiro)根据知识的复杂性,将知识划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如,在安全教育中,遵守交通规则的知识就属于前者,这类知识概念明确、规则清晰、结构良好,幼儿通过在家和在园的学习以及日常实践,能够较好地掌握;而防拐教育中所涉及的知识则属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它具有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的不规则性。例如:关于“安全场所”,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安全的吗?一般来说是的。但幼儿园中的陌生人也可能会欺骗幼儿,那它还是安全的吗?教师是幼儿可以高度信任的“权威他人”,但某些时候不熟悉的教师会来代班,幼儿应当把他视为陌生人加以防范吗?又如:关于“礼物”,陌生人的礼物不能拿,那熟人的呢?一个不熟悉的哥哥或姐姐给的礼物呢?幼儿园中也会有实习老师和“客人老师”,他们算陌生人吗?他们给的礼物可以要吗?

  斯皮罗提出,结构良好领域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初级学习,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则主要是高级学习。防拐教育中的学习,毫无疑问属于高级学习,即幼儿不可能将知识简单地提取出来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几次教学传递一些简单而基础的安全知识,只能让幼儿具有一些防拐的基本概念。而关于幼儿对不同情境中风险的认知及其应对策略的学习,教师应当把握“随机通达”的教学原则,即根据具体情境,以幼儿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对于同一内容,要引导幼儿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从不同角度进行交叉反复的学习,以避免防拐教育过于简单化;要更多进行基于情境、案例、问题解决的学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防拐教育的学习材料应当是系统的、相互联系而有层次的知识整体,而非孤立、分割的知识点。

  防拐的关键在于严密保护

  3~6岁儿童认知能力不足,难以在行动之外进行过多的思考,易受玩具、食物等的诱惑。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除了反复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结合多种感官的防拐教育活动,尽力提升其防拐意识外,主要的防拐措施还是在于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严密保护。尤其是家长,要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并有实际的保护行为。

  1.不让幼儿落单。在德国,法律法规规定了不允许6周岁以下的孩子在没有家长监护的隋况下独自外出,即便是上幼儿园,家长也一定要将其安全送到班里。此外,也要避免孩子独自在家,或者单独待在车里等。只要孩子一直在成人的陪伴下,有成人在身边保护,就避免了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2.牢记重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经常性地和孩子一同记忆爸爸妈妈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以及家庭住址,至少要能熟记父母之中一方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家长可在孩子的衣袖、衣领、衣服内等隐蔽位置缝上印有父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的小布片,但注意不要在孩子衣服、书包等的外显部位印上孩子的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

  3.配备定位装置。随着科技的发展,简单的定位装置如定位手表等已十分常见,有条件的家庭也可考虑给孩子配备这类定位装置,但不可认为有了定位装置就万事大吉了,仍然不可以让年幼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离开成人独自行动。

  4.教孩子学习遇到危险如何报警求助。这需要幼儿园与家庭良好地合作,帮助孩子学习与巩固。如,幼儿园可与当地公安机关合作,教师带孩子们参观派出所,请警察示范讲解在遇到危险时如何报警。平常在园和在家时,也要经常通过观看视频、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巩固学习。

  防拐教育难在哪里

  对3~6岁儿童进行防拐教育是一项必须进行的但又很难的课题。其重要性自不必说,而其困难在于,从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来看,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对复杂的事物和人缺乏基本的判断力,加之他们易被新奇事物转移注意力,从而忘记初始的目的和任务,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颗糖或一个玩具就能把他们骗走了。虽然从家庭到幼儿园都实施了防拐教育,但是从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上看,很多不是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的。比如,绘本、动画片中的“陌生人”“骗子”通常会带有明显的标签,而真正的坏人可能就是身边看似“和蔼可亲”的叔叔或阿姨,这两者之间差异之大,幼儿怎能迁移经验加以辨识?又比如,我们希望相关的电影、电视节目能起到警醒作用,但其中的情景往往离孩子的生活十分遥远。再比如,许多教师试图运用情境体验法引导孩子学习自护方法,但其中“陌生人”都是孩子们熟悉的教师和同伴假扮的,在孩子们眼里,这可能只是好玩的游戏,并不是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我认为,成人首先要正确认识到孩子必然难以分辨“陌生人”与“好人”“坏人”之间的界线,从而加强自身对孩子安全的保护意识,切实担负起保护的责任。其次,在进行防拐教育时,要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内容,注重引导孩子讨论,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并教孩子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判断,发展孩子对事物的评判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从孩子口中听到我们所期待的答案。

  坏人究竟长什么样

  “坏人长什么样?”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说:“坏人很可怕的,长得很丑!”“像大灰狼一样,有尖尖的牙齿和爪子!”“声音又尖又细,笑起来很吓人,我害怕。”……

  我们在一个中班进行过一个小实验,邀请了三位成年人参与实验,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他们分别用不同“手段”(给予玩具、食物,借口是熟人等)引诱孩子离开活动室跟自己走。第一位是衣着破旧、声音低沉的老人,孩子对此警惕性挺高,在互相提醒之下没有人愿意跟他走;第二位是年轻漂亮的阿姨,没多久就有半数的孩子和她一起走出活动室;第三位是曾经来过幼儿园的一位外园的老师,孩子们见她有点面熟,多数都跟着走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