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8-09-23 11:03:53
教师这时可以采取一些更为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有效地引导。比如可以请幼儿闭上眼睛,富有仪式感地去想象,在心里创建一个故事的结构——人物有哪些、主要事件是什么、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场景中做了什么不同的事、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等等,然后再让幼儿睁开眼睛去描绘他们在想象中都看到了什么。
活动的关键是教师是否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创编故事的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拿到材料后仔细地观察画面中的内容,寻找一些线索,然后给孩子一段充足和安静的时间,让他们在心里想一想,自己要创造或再造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教师可以提供基本的架构:“是关于什么的故事?参加者是谁?他们必须做什么?他们要怎么样处理某个问题?”等等。
儿童作家曹文轩说过这样一句话,“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其含义就是让孩子去细心观察和静心思考。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不但要教会幼儿细心观察,更应该教会幼儿静心思考,让幼儿的创意和想法是有准备的,是经过思考的,是有条理和有逻辑的。
围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发散类的游戏活动特别难组织,因为它没有标准的答案,幼儿究竟说的对不对,好不好呢,教师不知道怎样对幼儿发散的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在无法准确判断的时候,往往会一概而论地用“你真棒”进行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太过笼统,幼儿无法明确自己或他人具体在哪个方面的想法存在不同。
那么对幼儿发散思维能力该如何评价呢?教师同样可以在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以及精细性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流畅性表现在幼儿完成想法的数量;灵活性表现在幼儿想法的类别数量;独创性是想法或观点的与众不同;精细性则表现在幼儿是否能将自己的想法按要求进行细腻勾勒。
如果把对发散类活动的评价更为具体化,就是创编的故事是否具有独创性,对创编故事的表达在动作、表情和内心感受上是否抓住了特点。
1.创编的故事情节是否可以引发人物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
2.表述是否能关注到对人物表情和动作的描述;
3.对人物表情进行描述时,是否能同时关注和表述出其内心感受或对话;
4.能否将各种角色的不同表情与故事情节发展合理结合。
幼儿阶段是培养发散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可以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果教师能够全面、精准、巧妙地掌握正确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将会给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插上高飞的翅膀。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