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特长教育的利弊
特长教育对于现在的家长们,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面对越来越多的特长班出现,面对众说纷纭的特长教育的利弊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头来,家长们仍然一脸迷茫。
周一上数学班,周二上美术班,周三上形体课,周四上象棋班,周五上钢琴班,周末上午爸爸带我去写生,下午妈妈带我去学英语。周日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因为这天我去上游泳班……
这样形容一个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或许有些残酷和夸张,但确实有很多孩子的生活与此相差不远。据对1500名学龄前儿童调查,有94%以上的孩子参加一二个特长教育兴趣班,有43%的孩子参加过四五个特长教育兴趣班……
现状
5岁的彤彤报4个“班”——小提琴、爵士鼓(架子鼓)、剑桥英语、美术。这个小女孩每到双休日就像上紧了发条。周六要上小提琴课、美术课,周日要到少年宫学习爵士鼓、剑桥英语,每天晚上还要至少用2个小时练习当天学习的小提琴、爵士鼓,之后才能上床睡觉。自从彤彤上了这些没完没了的“班”后,就失去了玩的时间。“喜欢上这些课吗?”有人问彤彤。“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彤彤回答。“要是不上这些课,好不好?”如果这样问,彤彤竟会反问:“不上课?那我干什么呀?”
5岁的张炜已经有洋琴四级水平,参加过全市幼儿汇演,获得优秀表演奖。书法在全国1000名孩子参加的“海牛杯”大奖赛获得优秀奖。张炜的父亲自豪地说,张炜现在学习电脑和少儿英语,已经能自己看报纸了。张炜乖乖地坐在他父亲身边,不动也不闹,十分文静。
有人说,如果在一所幼儿园里问孩子,谁没上兴趣班,恐怕一个也找不着。家长们对孩子该不该上各种特长、兴趣班感到很困惑。不上吧,其他孩子都在学钢琴、学民乐、学绘画、练舞蹈、学英语……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学,万一跟不上别人怎么办?上吧,又明明看到不少孩子被父母“逼”着学,效果并不好,有这个必要吗?
透视
案例一:
在国有大企业机关工作的赵先生的儿子今年5岁半,他几乎把全部的希望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赵先生白天上班,晚上不是给孩子做辅导,就是带他上课。周末要上好几门,有时上午在城东,下午在城西,骑着自行车跑,真是累啊,但是家长再累也得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赵先生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孩子多幸福,这么小就能学到这么多本事,我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虽然工作以后读了中专、大本,但总是个遗憾。儿子想要以后有个好前途,就得从小抓紧。
家长心理透视:很多家长因为自己从小学的东西少,潜意识里存在着很多遗憾。现在条件好了,就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这样的家长一般都吃过没有文化的苦头,恨不得跟孩子调个个,如果孩子不好好学,那就像割他身上的肉一样难受。他们一般对孩子要求严格,对自己的“苦难史”总是念念不忘。
案例二:
5岁的娜娜上的是一所市级一类幼儿园,硬件、软件设施都不错,但是收费比较高。娜娜妈说,她最头疼的就是各种兴趣班的收费。说是自愿报名,不强求,可今天开个书法班、舞蹈班、英语班,明天开个小提琴班,后天再开个古筝班,你说不参加吧,孩子会怎么想?幼儿园里的孩子大部分上兴趣班,个别没有上的孩子由保育员带着做自由活动,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不平等的心理压力。说到这,娜娜妈苦笑:“没办法,只好咬着牙也跟着上。兴趣班今天交200元,明天交300元,每月算起来得交给幼儿园2000多元,我们两口子一个月才挣4000多元,交给幼儿园后,就只剩下吃饭钱了。”
家长心理透视:如果孩子在好一点的幼儿园就读,家长大多会拼了命给孩子上这班那班的。他们倒不是特别想让孩子多学东西,很多时候是顾及孩子的感受,因为那样的环境,如果孩子不报班,就会给人瞧不起,他们担心这会给孩子的将来造成不良影响。
解析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正常心态,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有些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不针对孩子的特点,不征求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教育兴趣班、提高班,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时间,湮没了孩子的个性。
从孩子自身发展来说,学龄前孩子不宜上各种各样的特长教育兴趣班,上特长教育兴趣班就是上课,这不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学龄前儿童,培养其技能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对孩子非智力性方面的发展进行培养、教育,即现在所说的情商。一些幼儿园办收费的兴趣班,无形中给孩子心理造成了压力,也给家长带来经济负担,有能力上课的孩子有种骄傲感,没能上课的孩子就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而这种心理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同时做家长的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特长”。一般来讲,特长即特别需要培养的长处,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可是,我们所认定的“特长”,在许多发达国家已被认为是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比如哈佛大学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也必须会在钢琴上演奏一首世界名曲。如此看来,我们所谓的“特长”不应是为了适应社会和一种生存技能,而是孩子提高其他能力的一种基本素质,必须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加以指导。家长不能依据自己的愿望盲目发展孩子的所谓“特长”。
同时,孩子是最需要大自然的,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可以启发孩子的好奇心,促进孩子的探索精神,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极大好处。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是不可缺的,尤其是城市的孩子更需要接近大自然。孩子成才是多方面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意愿,重点培养孩子的性格及创新精神。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教育部学前教育负责人曾谈到,对目前全国幼儿园普遍开办各种兴趣班的状况,教育部的态度是不鼓励,但也不明确禁止,各幼儿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操作。幼儿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宜进行专项训练,更不应该强迫孩子进行各种学习,以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但一些兴趣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如果能正确引导,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培养孩子的兴趣,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看来,年轻的家长们与其和孩子的特长较劲,煞费苦心地教他学这学那,不如激发孩子的内心需要,给予他独立学习和获得经验的机会,不要让孩子长大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都是一节课连着一节课“赶场”般的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