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要循序渐进

江苏学前教育网 2008-08-05 09:50:5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充满了支离破碎、毫无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象一个混乱的储藏室,在那儿连主人自己也找不到任何东西;只有体系而没有知识的头脑,则象一个小店铺,里面每一个盒子上都贴着标签,然而盒子里却空空如也”。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也提出相应的观点,即有序的信息有利于幼儿吸收、加工、贮存与提取,通过同化、顺应促进认知结构的更新和发展。儿童智力学具的知识内容,以层次联合为体系,用组块的形式、形象的画面、规则的排列,反映出事物和现象的规律性联系,对这种结构性知识的获得又是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序列化的操作游戏活动来实现的,使知识的学习和智力训练在同一个教育活动中完成,真正达到“学知识、练思维”的目的。我园通过两年的学具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验中,幼儿求知欲强、学习积极主动、善于动脑筋、思维灵活且逻辑性强,实验前后对幼儿的比较概括、分类、推理等能力进行了测查,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体会是要做到三个有序。

  一、以幼儿思维发展进程为序

  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我们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先培养幼儿的比较概括能力,再进行分类、推理训练,前者为后者提供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构成了思维活动的阶梯,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序列化的整体。

  1.比较概括能力的训练

  比较是在头脑里确定事物间的异同点,概括是把不同事物的同一属性抽象出来加以综合形成概括表象或科学概念,我们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多次观察感知学具画面,启发幼儿讨论思考,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初步的类概念。A、让幼儿观察苹果、桃子、黄瓜、西红柿等画面,虽然其形状、颜色、味道不同,但它们内部都有种子,这样便可以在头脑中把这种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并推广到有这种属性的物体,形成一个初级的果实的概念,即在植物体的各部分中,凡是内部具有种子的都是果实。B、用同样的方法对动物画面作出概括总结,如昆虫:两对触角、三对足、一对翅膀、两对翅膀或没有翅膀;爬行动物:四肢短小无力,腹部贴地面爬行,身体上有带鳞片不漏水的皮,是变温动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所有动物的特点:能吃东西、能长大、能运动。C、交通工具:能把人和物体从一个地方长距离地运到另一个地方。D、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型和四型学具含有自然社会常识和数形等方面的几十种类别,80%的大班幼儿能基本掌握。

  2.分类能力训练。

  分类就是按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不同种类,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为较大的类,根据不同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把事物区分为只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如果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可分为六大类,即指定分类、排除分类、一级分类、二级分类、组合分类、综合分类。

  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动物画面进行多角度分类练习:①按种类分:哺乳类、鸟类、昆虫类、鱼类、爬行动物类;②按翅膀分:一对翅膀、两对翅膀、没有翅膀;③按腿分:两条腿、四条腿、六条腿、没有腿;④按运动方式分:会跳的、会跑的、会飞的、会游的、会爬的;⑤按居住场所分:住水中、住山上、住草地、住树林。

  根据种属关系对幼儿进行多层次分类训练,如把生物分成植物和动物,再把植物分成花卉、果树、蔬菜、水果、粮食作物,最后把蔬菜分成吃根的、吃茎的、吃花的、吃叶的、吃果实的四类。

  通过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从不会到会,从分得粗到分得细,从外形分到本质分。有一次幼儿给野兽分类时,找出了10种标准并进行了分类:①吃肉——吃草;②凶猛——温顺;③有叫声——没有叫声;④腿粗——腿细;⑤长角——不长角;⑥跑得快——跑得慢;⑦长蹄子——长爪子;⑧长胡须——不长胡须;⑨耳朵尖——耳朵圆;⑩珍贵的运动——一般的动物。

  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查阅大量资料对画面进行正确分类,如一般把鸭、鹅归入家禽类,而把大雁、猫头鹰归入鸟类,这样归类能使人误认为家禽不属于鸟类,应根据鸟是否被人驯化而分为家禽和野禽两大类。驯化是家禽的主要特征,而不能认为人工喂养的就是家禽,在家养的画眉鸟和鹦鹉等,虽主要由人喂养,但并未驯化,一有机会就会飞走不回来了,所以它们只能是野禽。将鸟类分为家禽和飞禽两大类也是不科学的,飞禽是指善于飞行的鸟,自然也包括家禽中善飞的种类,如家鸽就应属于飞禽,另外应把分类活动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单双数、几何形体等分类活动,围绕分类进行综合教育,把思维训练渗透于各种活动之中。

  3.推理能力训练。

  推理是思维的核心,它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导出新的判断,经过训练,60%的大班幼儿能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90%的大班幼儿能进行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例如:鹰是鸟,有羽毛,猫头鹰是鸟,有羽毛,燕子是鸟,有羽毛,黄鹂是鸟,有羽毛,所以鸟都有羽毛;1里面有一个1,2里面有2个1,3里面有3个1……,所以一个数是几,就有几个1;3+0=3,4+0=4,5+0=5,所以一个数加上0,结果还是这个数。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例如:凡是六条腿的动物才是昆虫,蜘蛛是八条腿,所以它不是昆虫;凡是鱼都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墨鱼是喷水式运动,所以它不是鱼;凡是鸟类都有羽毛,蝙蝠没有羽毛,所以它不是鸟;凡是交通工具都能长距离运送人和物体,骆驼能驮东西,所以骆驼在特定环境里是交通工具。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可以利用画面的种属关系、整体局部关系、相反关系、演化关系、场所关系、功用关系、因果关系、季节和生化关系、组合关系、并列关系对幼儿进行训练。例如:根据沙发和家具的关系,让幼儿摆出相应的画面:电视机和家用电器、碗和餐具、裙子和服装。还可以联想生活中的种属关系,如猫和家畜、狮子和野兽、春天和季节、天安门和建筑物、天空和交通场所等等。

  再如,让幼儿根据老虎和虎头的关系,摆出牛和牛头、狮和狮头、鹿和鹿蹄的画面,启发幼儿说出学具画面外的整体和部分关系,象桌子和桌子腿、树和树叶、宇宙和地球等等。

  二、以科学知识体系为序

  学具画面包括动物、植物、季节、人物、工具、场所、日用品、建筑物的几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包含一个概念体系,如植物包括果树及水果、花卉、蔬菜、粮食作物,粮食作物又包括小麦、玉米、水稻、谷子。利用学具有序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和直观形象的画面,通过操作、游戏、迁移的方法,能使幼儿掌握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和深刻性。

  儿童智力学具中的知识概念具有广泛的横向联系,主要表现为生态联系,我们根据动物的食物链关系,创编了“老虎、杠子、鸡”的游戏,老虎、杠子、鸡分别代表兽类、植物类、鸟类,食肉兽类吃鸟和小动物,鸟吃昆虫,大部分昆虫和其它食草动物吃植物,动物的尸体又成为植物的营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这种游戏使幼儿认识到自然界里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教育幼儿要保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因为一种生物的存亡会影响另外的生物,如果没有鸟类,昆虫、鼠类就要泛滥成灾,甚至吃掉所有的绿色植物,那人类就会因为没有粮食、蔬菜、水果等而不能活下去,其它食草动物和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树林,鸟就无处安家,那么我们的地球状况是不可想象的,人类的生活环境中不能没有鸟,鸟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是个有机的整体,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动物间的各种关系,还表现为动物的形态特征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根据这些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幼儿教育活动。

  (1)动物怎样行走。先让幼儿观察动物画面,模仿各种动物的行走方式,然后启发他们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动物跳着走,有的动物游着走或飞着走,还有的动物爬着或跑着走?经过讨论幼儿知道:鱼有鱼鳍,所以能游;鸟有翅膀,所以能飞;后腿长而发达的动物一般跳着走,四肢短小和无四肢的一般爬着走,四肢长的,一般能走、能跑,从而发现动物的行动方式和外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鸟的脚和嘴。让幼儿通过画面观察各种鸟的脚和嘴,启发他们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脚和嘴适于扒土觅食和啄地上的谷粒?什么样的脚和嘴适于站在树枝上捕虫?什么样的脚和嘴适于捕食小动物?通过引导幼儿作横向比较、观察、思考,就可以发现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由于生活习性不一样,脚和嘴就长成各种各样了,这是动物为了生存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3)动物的护身法宝。动物为了生存,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抵御危险,鹿不但腿长跑得快,而且有与树木颜色和花纹相适应的皮毛;有的蛇能用毒牙一口咬死它们的猎物,有的大蛇则先把要捕食的猎物缠死再吃;乌龟受到惊吓或遇到危险时,就把头缩进壳里保护自己;有的昆虫看起来就象植物一样,借以迷惑敌人,有的还以装死保护自己。

  三、以时间为序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具的作用,为发展幼儿逻辑思维提供充发的感性材料,要以时间为序,以季节为序,在某一事物或现象出现时去认识它,如春天可以进行有关玉兰花、燕子等事物的认识,夏季可进行瓜果蔬菜的认识活动,秋季搜集粮食作物的种子,冬季进行小动物过冬的教育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先导,能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学具操作活动,幼儿从活动中有所发现,并提出一系列为什么,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得到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