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专家:与孩子交流家长要摆正心态

华西都市报 2008-12-17 10:45:3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为什么孩子不愿跟你真诚交流?为什么你教育孩子失败的频率越来越高,会越来越冒火?你分析、反思过自己在教育孩子时真正的情感成分吗?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在儿童心理方面富有经验的心理专家,以期为困惑的父母们助一臂之力。

  别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感觉跟孩子的对话失败率越来越高。希望孩子将来能“成大器”却事与愿违时,我们就不得不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

  心理专家姜弦认为,这些失败的父母败就败在“占有”与“错位”。多数父母其实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你的出发点对了吗?你是在做孩子成长的助推器还是搭载在孩子身上朝自己的理想出发呢?

  知名心理专家格桑泽仁说:父母的心态决定教育孩子的效果。父母往往有一个危险的认知误区,即在对子女教育的心态上,总持有一种“产权所有”心态——这是我的孩子,我要把他(她)指上一条光明的大道,不自觉地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是将其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因此将自己的生活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驾驭”孩子去完成自己未竟的目标,孩子成功时就觉得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孩子受批评就觉得是丢了自己的脸。

  而对孩子来说,不可能自然地产生与父母相同的动机。过多的强迫,必然让孩子产生抗拒,所以专家认为,青少年时期的子女叛逆,常常是孩子长期受到这种来自父母压力的反弹作用。

  教育孩子切忌带情绪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越大越难管,教育孩子往往越说越上火效果却有限。这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专家郑重提醒父母,教育孩子时切忌夹带自己的其他感情,情绪越纯越好。

  现今各种社会压力巨大,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往往会郁积很多负面情绪,而多数人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情绪在教育孩子时“顺带”发泄出来。

  专家指出,不要低估孩子的分辨力,父母的教训甚至责骂中哪些是实事求是指出其过失、帮助其改进的,哪些是他们不该承受的额外责备甚至伤害,他们会迅速作出判断。当父母冷静而客观地指出其过错,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孩子会心悦诚服,教育效果良好。反过来,如果父母在教育过程中有“情感夹私”行为,孩子就会觉得委屈,会因对这些的不满而抵消掉对自己过错的认识,甚至产生抗拒和叛逆心理。就事论事,不带自己的情绪,教育会更有效。

  教子其实是自我修炼

  成功的子女教育的起点,就是“谦卑地交出对子女的所有权”,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认真去了解孩子,客观地帮助其成长。同时,真正了解并尊重孩子,建立良好、有效的对话机制。

  当父母摆正自己的心态,就能省察自己的动机,重言传更重身教,进而在孩子做错事时,学习有困难时,不是简单骂孩子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而是冷静地帮助其找出原因,更帮助他想到办法走出困境。一旦“心甘情愿”地做到这点,你会发现孩子与你之间的关系更亲密,愿意与你分享他(她)的喜悦,习惯找你帮助应对危机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