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欺骗教育”引发的关注与争论

广州日报 2009-01-12 09:41:4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教育”是幸福生活的保证。然而社会环境总在变迁,所以,“适合的教育”似乎必须“与时俱进”。近日有家长创新出了“欺骗教育”,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专家的关注。

  现象实录

  以故意欺骗行为教育孩子

  “火辣舅舅”:

  让孩子知道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你好

  小亮今年2岁了,因为是独生子,家里人都非常重视小亮的教育问题,连做生意的舅舅也“不甘落后”。小亮每周都要去一次外婆家,也很喜欢和年轻的舅舅一起玩。可是上个周末,小亮却被舅舅弄哭了。原来,舅舅给小亮进行了“欺骗教育”: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外婆买了很多橘子给小亮吃。见小亮手里拿了一个橘子正在剥,舅舅就对小亮说:“小亮,舅舅帮你剥好给你吃行吗?”小亮很开心地把橘子给了舅舅,谁知舅舅剥完后一下子塞到自己的嘴里吃掉了。小亮见状“哇”地一声哭起来,家里人责怪小亮的舅舅不应该这样骗孩子,可舅舅却说:“我是故意的,小孩子应该知道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你好,都是可以信赖的,从小对孩子进行‘欺骗’教育有好处。”

  八面来风

  另类教育引发争议

  支持:教孩子面对现实有何不好

  欺骗教育就像打疫苗

  “我们当然不希望骗孩子,如果可以,让孩子一辈子生活在童话世界里才好呢!可是这可能吗?”谈到“欺骗教育”的话题,在网站工作的Dick表示赞同。“与其让孩子长大后无法承受生活的真相而走极端,还不如让他从小就学着对‘欺骗’免疫。这和打疫苗的道理是一样的,虽然暂时可能会承受小痛苦,却可以预防大伤害。”

  不告诉孩子现实就是最大的欺骗

  谈到“欺骗教育”,网友阿林特别有感触:“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几千年的教育观念都是‘与人为善,诚实做人’,然而客观地讲,这是不符合生存规律的。社会永远是社会,人又无法脱离社会,而社会就是一个充满谎言、欺骗和危险的自然环境,壮丽的大自然尚且潜藏着不能预知的灾难。我们要生存,就要认识社会,就要学会保护自我。我们成人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着这个原则,只是在孩子面前虚伪地假以掩饰。可是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不断地被欺骗,不断受挫,最后我们还是认识了这个诡异的世界。那为什么我们不让孩子更早地认识它呢?如果能更早地意识到这个世界,更早地有一个社会的概念,孩子会更加坚强,更加理智,也能避免那些可能悔其一生的打击。”

  加强“欺骗教育”有助自我保护

  田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她看来,对孩子加强“欺骗教育”是有必要的。“最近听说有两个研究生在租住的房子里惨遭杀害,我也才意识到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田丽说:“我也正租住着别人的房子,和那两个研究生一样,我也没有给房门换锁。父母从小一直教育我要诚信,与人为善,从来没跟我说过要注意别被别人骗了。现在看来,这种意识应该加强才是。”

  反对:欺骗教育令人不寒而栗

  不该打击孩子的心灵

  在媒体工作的小威觉得,虽然社会环境不是完美的,但仍然应该尽量让孩子留住最长时间的单纯和快乐。“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世事洞明’,像个成熟的小大人似的,那是多么的可惜啊!孩子的心灵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了,为什么那么小的年纪就要破坏它?”

  欺骗教育有悖育人宗旨

  听闻“欺骗教育”,在广州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胡老师则觉得很悲哀。胡老师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育品德美好的人,‘欺骗教育’名义上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实际上却伤害了本来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灵魂。”

  欺骗教育可能误导孩子

  小齐坚决反对“欺骗教育”。他觉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榜样,其一言一行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烙印,影响她的行为。欺骗和诚信相悖,孩子年幼,并不能真正理解这种‘欺骗教育’的意图,若孩子一味模仿,恐怕会有违初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欺骗教育只会带来反效果,凡事可以慢慢地跟孩子讲道理。”

  专家说法

  欺骗教育有两面性

  广州“心智源教育”科学化系统辅导中心主任刘中良认为,欺骗教育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让孩子建立学习适应社会的观念是值得肯定的。“现在很多孩子难以承受挫折,甚至动辄走极端,其实都是社会适应性差的表现。过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单纯重视学习成绩,不太会顾及这方面的问题,现在有家长能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到适应社会的问题其实是教育观念的进步。”但是刘主任同时表示,让孩子认识社会也要注意方法,类似小亮“火辣舅舅”的训练方式未必可取。并且“欺骗教育”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以下三点家长可留意:

  1.“适应社会”宜以正面教育为主

  孩子很小的时候,适应社会的“欺骗教育”宜以正面方式为主。现在社会上教育方法众多,弄得很多家长也想发挥想象力跃跃欲试,但如果训练式教育操作不好,可能导致孩子的误解,从而适得其反。如果一定要坚持类似的“欺骗教育”,家长一定要注意事后的引导说明,这一点非常重要。

  2.不要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对于小孩子来说,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如果“欺骗教育”来自最亲密的家人,就会让孩子觉得“谁都是不可信任的”,对健康心理的养成非常有害。与此同时,家长也不应该让孩子形成“社会上谁都不可信”的印象,这将十分有碍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3.巧妙运用教育手法

  据刘主任介绍,其实对孩子进行适应社会的教育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在生活中联系实际随时提醒孩子注意,如果遇到典型的问题,也可以采用“案例讨论”的方式和孩子分享家长的体会,让孩子慢慢学会识别、分辨人和事,逐步适应社会生活,不可急于求成,“一气呵成”。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