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培训班实地调查 家长四处跟风不可取(2)
培训班老师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调查问卷中“您认为美术培训班哪一点最重要”的提问,70%的家长选择了“老师好”,20%的家长选择了“教学理念先进”。
可见大部分家长更希望把孩子托付给一个好老师,但是实际情况怎样呢?记者通过听课发现,培训班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活跃、更有亲和力。但不足的是,有的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就不够;有的老师则是美院刚毕业或未毕业的学生,他们画画很棒,但缺乏循序渐进的教学能力,不知如何把较难的东西用浅显的话讲出来;而有的老师就是来自某中小学,只不过把课内的东西搬到了课外。“两个小时的时间,其实学不到什么东西。遇到负责任的老师还行,不负责的就抄起手任由孩子们画,哄得孩子高高兴兴就行。”某培训班的张老师坦言。
“还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成果,就亲自动手给孩子改,这种现象很普遍。家长看了挺满意,却不能反映孩子的真实水平。”杨持平老师说,“而有些老师所教学生画出的作品都一样,孩子都被模式化了。”
另一方面,培训班老师们在接受采访中,对课外美术教学的一致感受是“乱”。“除了美术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外,课外美术培训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一个合理的教课系统,所以每个老师都自成体系,一个人一套教法。”在某培训班教授少儿国画的蒋意表示。
对此胡晓佩表示,要研究一套课程体系,需要做大量的基础调研工作,国家目前尚未进行这样的工作。而如果推广市场上成功培训班的经验,也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所以难以实施。这样致使培训机构的教师无法得到正规的培训,而孩子也难以获得系统的学习。
此外,“目前课外美术培训还存在一个空白地带,就是学龄前儿童的美术学习。”胡晓佩指出,“1岁半到3岁的孩子属于涂鸦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右脑开始发育,所以这个阶段的教育关系到儿童的早期开发,国外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重视,而目前国内比较忽视。”
“对于3岁到7岁孩子的教育,也存在误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处于绘画的敏感期,尤其是对色彩非常敏感。但目前主流方式却是简笔画,让孩子画形状、勾黑边、然后涂色,这会使他们束缚在圈圈里,不敢出格,不敢创新。同时,劣质水彩笔的使用,也无法让孩子体会到色彩的奥妙。”胡晓佩强调。
培训班的环境也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记者发现有的培训班就设在购物商场的顶层,并且和乐器、英语等培训班交叉在一起,空间狭小,声音嘈杂,很不利于孩子静下心来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