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择校现象大家谈 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

半月谈 2009-04-10 09:52:1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中城市学生择校现象依然突出。以北京市为例,有的学校收取择校费高达3万元甚至更多。目前,择校现象已经从高中、小学蔓延到幼儿园。高额的择校费严重危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择校费虽然不符合政策和法律规定,但却成了人所共知的“潜规则”。

  下面来看看各地网友的的探讨,相信您对择校现象会有正确的认识。

  欲哭无泪的家长

  我有个朋友,房子买在西环外。孩子该上学了,就近分配的话,孩子只能到偏僻的郊区小学就读。而那里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他想为孩子选择名牌小学。这些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综合素质高,升入重点中学希望大。望子成龙的他,想尽办法,最终把孩子送进了某名牌小学。

  送孩子上学时,他惊呆了,发现教室里竟然坐了70多名学生,甚至有的孩子被挤到了门外。教室里有两名老师,都戴着麦克,一名讲课,一名在教室来回走动,维持纪律。

  我这个朋友很纳闷,找到学校领导。领导解释说,学校新教学楼正在施工,竣工后会大大改善这种局面。另外家长争相把学生送到名牌学校,虽然教室拥挤,但是起码还有享受优质资源的机会,很多学生连坐在这个学校听课的机会都没有。有的家长和孩子甚至哭着离开。

  但是学生的作业如何批改?老师能批改过来吗?课堂效率如何?课堂活动如何有序开展?70多名活蹦乱跳的小朋友,纪律仅凭一个老师能维持住吗?课余安全如何保证?这些都是对老师和学校的挑战。朋友整天担心不已。

  70多人的班级,每名学生近2节课才能得到一次提问机会。长久下去,孩子锻炼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就很少,很多才能可能就被淹没了。假如学校名气不是很大,学生少些,老师关注、辅导程度就相应高些,孩子成绩也不会差。所以,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盲目跟风。(河南省郑州市友爱路第16中学吕贻晓)

  择校费,教育公平的绊脚石

  我来自河南一座普通的小县城。2003年,我和我们县4800多名考生一起参加了中考,但县里惟一的一所重点高中仅招收前350名的学生,也就是说其他学生若想进去学习就必须交纳所谓的择校费,底线2000元,差一分加400元,我当时在我们初中学习还算优秀,但仍需交纳4000元的择校费才能被录取,这对我的家庭已是个不小的负担,但为了能让我得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学习环境,父母还是东拼西凑凑齐了4000元。如今我已考上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但我时常想,如果当时不是全家省吃俭用凑足这几千元的择校费,我今天能考上这所重点大学吗?学校的目的是育人,却又为何总是打着这样或那样的幌子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呢?又有多少人被这高昂的择校费挡住了未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曹帅)

  慎重为孩子择校

  我的孩子是盲目择校的牺牲品,至今我还很内疚。

  小学六年,孩子在本村就近上学,历次大考均在全乡1000余名学生中稳居前五名。

  上初中时,看到有的家长让孩子到市里上学,我一意孤行把他送到了市重点中学初中部。一到学校,孩子就因自理能力较差,影响了学习,第一次月考成绩落到了全班中游。对此,我们很担忧,妻子便停下了家里的生意,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半年后妻子回了家。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孩子经常打电话倾诉自己的苦恼,说面对那些城里人自己老是没有自信。于是,我就给他一些钱,让他在课余生活中与同学多相处。上初二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来家访,我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事已至此,我也没了辙。

  这样一直到了初中毕业。孩子以全班(共42人)37名的成绩考入了高中普通班。3年一晃而过,去年高考,孩子考了个三本。看着当时不如我孩子的同村人家孩子上了一本,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因此奉劝与我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们,虽然择校是个潮流,但做决定前一定要慎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虑全面了再下决定,因为“不正之爱,反成其害”呀!(山东省沾化县黄升乡第四小学王守军)

  择校应慎重

  邻居在镇上做五金、建材、油漆生意,每年都有20余万元的收入。腰包鼓了,但教育孩子的时间却没了。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小学三年级时,他就把孩子从镇中心小学转到了市区的一所私立学校,每学年需交6000元的择校费。他听人说这家私立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学质量一流,师资力量棒,硬件建设标准高。

  转眼,他儿子在这家私立学校上了一学期,期末考试完回家后,他看到了儿子的成绩单:科科都在90分以上。儿子上学以来破天荒考了门门优秀。要知道,他儿子在镇中心小学上学时,语、数两门主科都是刚及格。他大喜过望,后悔把儿子送晚了几年,如果从小学一年级时就把儿子送到这家学校去,效果一定会更好。

  谁料,孩子在这所私立学校上了一年半,非要转学,问原因,也不说。他说:“你不说,就不给你转学!”他儿子说:“我学习跟不上。”他说:“那你考试怎么门门优秀?”他儿子说:“考前老师都把考题讲了讲,考试时,老师监考也不严。”他只好把儿子又送回了镇中心小学……

  走如此弯路的家长并非邻居一个,即使你有条件、有关系、有能力为孩子择校,但有时未必会达到目的。择校不是家长一厢情愿的事,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外,更应考虑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效果等智力因素以及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择校。为孩子择校,家长应三思而后行。(河南省嵩县田湖镇第一初中高顺喜)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