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宝宝发育别只看年龄
8个月学会坐,10个月学会爬,一岁多要学会走路……似乎在孩子的每个发育关键点,都有一个确切的时间坐标。然后,众多的年轻父母开始按着这个坐标“科学”地养育孩子。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金星明教授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根据生理年龄进行“一刀切”似的划分并不合适,尤其是对0—3岁的婴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与惠氏制药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的1200位0—3岁城市儿童父母中,有43%的家长认为“应该根据生理年龄为标杆,来判断宝宝的学能”;同时有46%的家长未意识到“宝宝的学能发展需要特别培养”。
0—3岁的孩子,很多能力都在迅速的发展变化中,如果家长对婴幼儿进行了过早的训练,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而如果训练过迟,又可能会影响其能力的发展。
科学的做法是,从宝宝一出生就到相关医疗机构,如专门的学能发展中心,对其进行发育年龄的评估。根据实际的发育年龄来制订相应的学能发展计划,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孩子发育滞后,哪怕2周岁了还不会走路,家长也不能硬扶着他走,而应对其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在排除各种中枢系统疾病后,再寻找其他原因:如是腿部肌肉发育落后造成的,就要先锻炼腿部肌肉,勉强让孩子走路,只会带来对膝关节的伤害;如是因为平衡能力不够导致的,则应逐渐松手,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如果是由于家长老抱着孩子造成的,家长就应该尽快松手。
当然,还有一种现象是家长片面关注宝宝的部分能力。例如,18个月的孩子已经会说话、走路了,家长就认为宝宝的能力不错了,事实上,他可能欠缺适应技能和独立能力:每天仍兜着尿布,见到生人就大哭,这才是重点。
所以,金教授建议,家长要适时地带宝宝做一个综合评估测试,进行定期的监测,以及时调整训练,从而保证孩子能够更健康、全面地发展。